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关于痛点、痒点、爽点的最全解读(带案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关于痛点、痒点、爽点的最全解读(带案例)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226/13/29473922_1115225698.shtml

在新媒体运营领域,"痛点"、"痒点"和"爽点"是三个常用的概念。它们分别对应着人的不同需求层次:痛点源于恐惧,痒点源于欲望,爽点源于即时满足。本文将通过多个案例,详细解读这三个概念的含义及其在营销中的应用。

痛点:源于恐惧的需求

痛点是帮助用户克服恐惧。对于产品来说,痛点多是指尚未被满足的、而又被广泛渴望的需求。但这个答案并不全面。人们因为怕,会做很多事,产生很多需求,想要某事发生。

  • 怕没钱,于是努力学习考上好学校,努力工作升职加薪,努力研究投资赚钱;
  • 怕一无所成,于是增强自己的能力,尝试各种机会,挑战各种困难;
  • 怕找不到好伴侣,于是学习各种技巧,让自己变得有吸引力,多赚钱,多打扮自己;
  • 怕跟不上时代而落后,混得太惨,于是上各种课,看各种书,学各种东西;
  • 怕自己的孩子过得不好,于是给他最好的教育,努力工作多留点钱给他

你会发现,你所有的害怕里,都有商家等着为你解决这个怕。我怕没钱,于是各种课程、培训、知识付费都出来了;并且,教人赚钱的课永远是最贵的。我怕成为一个没人爱的loser,于是好多人写文章、搞课程教我如何泡妞,如何追女生,如何和她们相处。我不是怕有头屑,我是怕有了头屑后被人嫌弃,给重要人物留下坏印象,失去很多机会,例如:看中形象的岳父岳母和面试官。所以我需要海飞丝。怕上火喝王老吉,怕出事买保险。

瞬时的怕是恐惧、长期的怕是焦虑;恐惧的事过了也就没事了,焦虑是永远存在的,因为很多事情是你无法控制的。解决某个特定焦虑的方法,只有将“那个可怕的事”的发生概率尽量减小。

痛点挖掘很重要,但很容易将“需求”与“痛点”混淆。

我们再看两个例子:

张太太生完孩子后,身材走形比较严重,体重增加了15斤。张太太很忙,白天要上班,晚上还要哄孩子,原本工作和生活已经让她喘不过气来,但张太太依旧坚持每周去健身房锻炼三天,询问她原因时,她说:“生完孩子后身材走形厉害,我怕以后的人生里我始终被人嘲笑是个胖妈!”

李小姐过完年后体重飙升10斤,本来跨冬买的反季牛仔裤都已经不能穿了,心痛之余,她赶快给自己报了健身房,希望能在夏天到来之前把赘肉减掉。然而节后工作繁忙,办了健身卡一个月也没去两次,她说:“虽然我很想变瘦,但是工作强度太大了。”

同样是去健身,同样是遇到了很多困难,张太太的驱动力是“怕被人笑话”,李小姐的驱动力是“想变瘦”,结果大不相同。究其原因,张太太怕了,她因为恐惧被别人嘲笑产生了强大的驱动力,而李小姐只是想,她其实并不害怕现在的这种胖,相比之下她认为认真工作好好挣钱比减肥更重要。

让用户恐惧的驱动力远比让用户想或者难受的驱动力强,从多次消费者研究中我们都发现,一旦用户“怕了”,就会激发巨大的行动力。人的本性是懒惰的,若不是因为怕长胖,或者看到了变瘦后能穿得下美美的衣服的那个“理想的自我”,仅仅是因为衣服穿不上了让人难受这种不爽,很难驱动“李小姐”做出巨大的牺牲去健身房运动。

你看到一个人展现出了勤奋、规整、自律,其实这是被一系列的恐惧、集体人格、潜意识压迫,被“理想中自我”诱惑,才会呈现出那个样子。若仅仅靠难受、不爽去做一款产品,而缺乏了对恐惧和求之不得的理解,缺乏了对即时满足的把控,做出来的产品往往就是“不痛不痒”的。

爽点:即时满足的需求

爽点是憋着的需求被满足了。爽点是即时满足,就像早先qq浏览器的广告词:我要的,现在就要。当我们做某事,就会分泌多巴胺、激素、荷尔蒙等化学物质,从而产生愉悦的体验。一个人如果需求没被满足,就会感到难受和不爽,就会开始寻求,如果在寻求中可以得到即时满足,就会感到爽,所以爽点就是即时满足。

这些事情包括:看毛片撸,美食,短视频,吸烟,综艺节目,电影,歌曲,段子等。基本都是感官上的一些刺激。当你产生性欲,食欲,情欲、贪欲等欲望,你在当下会非常渴望某个东西,想得都不行不行的。如果能到即时满足,这种感觉就是爽。

这个世界到处都是让你“爽”的东西。最近很火的新零售,其实就是即时满足了用户。你不想出门买菜做饭,那就在线上下单购买生鲜食物,半小时内新鲜食物就会给你送到家,让你“想要就有,马上就有”。像今天的外卖,你一下单,吃的就给你送上门来了。一些拍照APP,直接提供了自动美化和处理的功能,一键帮你拍出美美的照片。游戏的各种RMB充值和外挂,让用户短时间内大幅提高等级和战斗力,追赶好友后来居上,让用户感到人民币玩家的爽和炫耀。这些都是抓住了用户难受的点,即时性的满足了他们的需求。

例如小米之家通过线下店近距离接触用户、无人货架直接把零食放到你的办公桌旁边,甚至有些直接放到了出租车上。虽然看起来打法各是不同,但本质都一样,即通过各种渠道快速抵达用户,接近用户,大幅度提高用户获得效率,让用户觉得很爽。所以有需求,还能即时被满足,这不就是爽么?

痒点:满足虚拟自我的需求

痒点是满足用户的欲望。近两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各种网红产品层出不穷。比如网红奶茶、网红酸奶、网红曲奇、网红洗发水,它们的爆红是靠抓住痛点吗?显然不是,网红产品们靠的是痒点。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总会有不满,总会羡慕别人的生活,希望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每每想起都觉得心里痒痒的。但那种生活不是随便就能达成的,大部分人不去努力奋斗,反而学会了幻想和意淫,或者靠一些表面的东西假装自己已经成为了某种人。

所有能满足我们这种意淫想法的产品,都在解决我们的痒点。我们看偶像剧,看综艺节目,看言情小说,看英雄故事,看牛人的创业故事,我们追的不是明星,我们只是想和他们一样,拥有完美的脸庞,开朗的性格,无忧无虑的生活,无所顾忌的生活方式。现在层出不穷的网红也是一样,网红为你营造了虚拟自我的生活,是大家理想生活和理想自我的投射。我们购买网红的东西,不是基于功能性的需求,而是部分地实现了自己的虚拟自我。女生们穿上网红的衣服,就会觉得自己部分地过上了网红所营造的生活。我们喝上了网红奶茶,住上了网红酒店,用上了网红产品,就好像真的成了一个精致猪猪男孩/女孩。其实就是意淫。痒点满足的是人的虚拟自我,成为了想象中那个理想的自己。

痛点、痒点、爽点,都是具备巨大产品机会的需求体现,但三者表现不同:

  • 恐惧是痛,痛点是用户感受到自己边界被侵犯或可能被侵犯后才产生的。
  • 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是痒,痒点是用户对“虚拟自我”的强烈渴望。
  • 即时满足是爽,不爽点是当下用户的不满足,与之对应的爽点就是用户的即时满足。

营销策划文案

找到痒点,发掘痛点,制造爽点。痛点挖掘——寻找用户继续解决的痛苦。戳到痛点、挠到痒点、并且提炼出令用户马上行动下单的爽点,是营销的三大诱因,成功的营销文案策划都善于好这三点。痛点,急需解决的问题,若不解决会很痛苦。一个人解决痛苦的动力是最大的。举个例子,一个人如果人生病了,是不是非常的痛苦?那个该怎么办呢,他一定会主动找医生来帮他解决这个痛苦。营销策划也是如此,我们如果能够找准用户的痛点,从用户痛点切入,用户将会主动找到我们,帮他们解决痛点问题。

痒点——人有七情六欲,欲望若不能实现,心里会痒痒

假如说人的基础需求是满足基本生存、生活需要,那么人的欲望就是使人对更美好、更舒适、更安全的生活追求。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有层级之分的,并且在实现了低层级的需求之后,会继续往上追求更高层级的需求。关于用户痒点,还可以从人性角度、社会学、心理学等角度进行分析和定位。

  • 男人好色
  • 女人爱美
  • 小孩要聪明
  • 老人爱健康
  • 企业要赚钱

爽点——解决“痛点”与“痒点”的可行性办法

爽点,即卖点。卖点是引起用户的共鸣。利用前面介绍的痛点切入、痒点分析进行营销诱惑,已经吊起了用户的胃口。接下来顺理成章的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把我们的商业目的融合进文案里,引导用户的情感、判断力均向我们倾斜。卖点的提炼,一定要能够回应前面的痛点与爽点,并且够精准,让用户有豁然开朗、眼前一亮、就是它了…… 这种很爽的感觉。

无论是痛点、爽点还是痒点,只要看得明白,抓得住,都可以作为一个不错的产品切入点。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