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感染控制:从洗手到防护装备的全面指南
手术室感染控制:从洗手到防护装备的全面指南
手术室感染控制是医疗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多个方面的预防措施。以下是几个关键环节的详细说明:
手术洗手方法
手术时洗手是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目的是清除皮肤通透菌,尽量减少皮肤常在菌量。即使在手术中手套破损的情况下,也需要通过彻底洗手来最小化手术区域被正常细菌污染的风险。
目前,许多医疗机构采用的洗手方法是在用肥皂和自来水去除污垢后,使用研磨酒精擦剂(研磨)的方法。这种方法得到了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手卫生指南(2002年)的推荐。研究表明,该方法与使用刷子的抗菌性擦洗剂洗手相比,手术部位感染率没有显著差异,且从成本角度考虑更有优势。
在中国,传统的手术洗手方法通常是使用刷子和消毒用的擦拭剂擦到肘部。每个医疗机构都应根据最新证据制定洗手方法手册,并确保每个人都可靠地执行。
面部防护设备的使用
面部防护设备对于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血液等体液的飞溅至关重要。2002年,一名女性外科医生在协助乳腺癌手术时,因手术期间患者的血液溅入眼睛而感染了丙型肝炎病毒,其出生的孩子也患有丙型肝炎。这一案例凸显了佩戴护目镜、保护眼镜、面罩等面部防护设备的重要性。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由于“镜片浑浊”、“镜片透明度差,不易看清”、“镜架佩戴感差”等原因,术中面部防护具的佩戴率极低。日本职业感染控制研究会2013年的调查结果显示,虽然98.6%的医疗机构配备了面部防护装备,但实际佩戴率仅为2.9%。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引入具有高透明度且不会模糊的镜片产品
- 增加选项并允许个人选择易于使用的防护装备
- 确保手术中所有相关人员(包括外科医生、麻醉医生、护士、临床工学技师等)都佩戴面部防护用具
- 平时就强调“面部防护用具是职业感染预防对策的必要组成部分”
双手套的使用
手术过程中,手术手套很容易被手术刀等锋利器械穿孔。根据日本工业标准(JIS),手术手套的针孔缺陷率允许高达1.5%。这意味着即使术中未见明显破损,也可能存在肉眼看不见的破损,这会增加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发生率。
双层手套的使用可以有效降低这种风险。天然橡胶手套具有出色的适合性和柔软触感,但近年来因材料中的蛋白质导致医务人员乳胶过敏的情况增加。合成橡胶手套虽然不如天然橡胶手套柔软,但具有高安装感且不用担心乳胶过敏。塑料手套虽然佩戴感较差,但过敏情况很少,适用于不需要高佩戴感的场合。
日本手术医学会2013年发布的“手术医学实践指南修订版”建议在预防手术领域污染和职业感染方面佩戴双层手套。美国CDC的“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指南1999”也触及了双重佩戴的有效性。在一些医疗机构中,建议每隔几个小时更换一次手套。
一次性吸收床单的使用
为了防止手术室等可能造成污染的区域受到污染,使用一次性吸收床单是有用的。在手术、内窥镜检查、伤口清洗时铺在患者身体下面,能有效吸收体液、消毒液、排泄物等水分,有助于控制感染。床单采用高分子吸收材料,吸水后表面清爽不发粘,手术室不易脏污,手术后的清扫变得简单,有助于提高手术室的转速。
近年来,医疗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越来越多,这主要着眼于医疗安全、重视感染控制和工作效率。根据矢野研究所2018年市场调查,在透析留置针、抽吸引流系统、氧气面罩/插管、呼吸回路/麻醉回路、自动吻合器/缝合器、尿失禁器等方面的使用量正在增加。特别是预防针刺事故、防止血液飞散、防止误接(闭路)等感染控制产品的安全产品,以及污水处理系统等各种吸引产品,以及提高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试剂盒。・未来套装产品的引进和使用很可能会继续增加。
图片说明
图1.用颜色标记针孔的指示手套
与通常的手术手套的双重佩戴相比,在内部使用指示手套的双重佩戴被认为在手术期间具有高针孔意识。
图2.吸收床单的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