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柯萨奇病毒感染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柯萨奇病毒感染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youlai.cn/baike/mdisease/app/zmeXeXEYyQ.html

柯萨奇病毒感染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病毒性感染性疾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该病以儿童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可引起发热、咽痛、皮疹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本文将详细介绍柯萨奇病毒感染的各个方面,包括其定义、临床表现、诊断、治疗、预后以及预防措施等。

就诊科室

呼吸内科、感染科

是否医保

英文名称

Coxsackie virus infection

是否常见

是否遗传

并发疾病

脑炎、脊髓炎、心肌炎、心包炎

治疗周期

短期对症治疗

临床症状

发热、吞咽困难、皮疹、全身不适

好发人群

儿童

常用药物

利巴韦林、干扰素

常用检查

血常规检查、脑脊液检查、病毒分离法、血清免疫学检查、分子生物学检查

疾病分类

根据感染病毒不同可分为:

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

儿童多见,成人感染占21.7%,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柯萨奇病毒B型感染

引起特征性传染性胸胁痛,可合并脑膜脑炎、心肌炎、发热、肝炎、溶血性贫血和肺炎。

病因

柯萨奇病毒感染是由柯萨奇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染性疾病,柯萨奇病毒属于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肠道病毒属,球形或卵圆形,直径为22~30nm。柯萨奇A组病毒引起骨骼肌广泛性肌炎和弛缓性瘫痪,B组病毒可引起灶性分布的肌炎,并可引起脂肪组织炎、脑炎、心肌炎、胰腺炎、肝炎和心内膜炎。本病毒是一类常见的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人体的病毒,感染后人会出现发热、打喷嚏、咳嗽等感冒症状,可引起疱疹性咽峡炎和非麻痹性类脊髓灰质炎改变,妊娠期感染还可致胎儿宫内感染和致畸。

流行病学

流行特征

柯萨奇病毒感染在全球范围均有发生,但感染发生率与季节、地区、年龄、社会经济及卫生状况均有关。由于居住条件差、卫生状况不佳,因此柯萨奇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且气候较为温暖、湿润的地区易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高峰一般发生在一年中温暖、湿润的季节,以夏秋季流行较多。50%80%的成人为无症状的感染,因此隐性感染远较显性感染多见。此外柯萨奇病毒感染存在家庭聚集现象,20%25%的肠道病毒感染性疾病是由柯萨奇病赤引起的。

传染源

人是柯萨奇病毒的唯一宿主,患者及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在感染后第228天从粪便或鼻腔排出病毒,在第6天达高峰。感染后的28 天为病毒血症期。血液、脑脊液、胸水、皮疹疱浆、骨髓、唾液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传播途径

消化道传播

粪-口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接触感染者粪便污染的水、食物、土壤可以导致粪-口传播。

呼吸道传播

呼吸道飞沫传播也是柯萨奇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通过感染者咳嗽、打喷嚏,病毒进入到空气中被人群吸入可造成感染。

接触传播

通过人与人之间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毒污染的食品、衣物、用具而传播。

经过胎盘血行感染

孕妇感染后可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导致胎儿畸形甚至死亡。

好发人群

  • 儿童,多为婴幼儿或新生儿。
  • 与柯萨奇病毒感染病人密切接触者。
  • 免疫力低下者。
  • 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药物者。

症状

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患者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起病急,常出现流涕、咳嗽、咽痛、发热、全身不适等,柯萨奇病毒B型感染缓和,可引起特征性传染性胸肋痛。

典型症状

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

潜伏期1~3天,儿童多见。典型症状为疱疹性咽峡炎,即在鼻咽部、会厌、舌和软腭部出现小疱疹,黏膜红肿,淋巴滤泡增生、渗出,扁桃体肿大,伴吞咽困难、食欲下降。另外,皮肤也可见皮疹或斑丘疹,常常分布于躯干的外周侧,如四肢背面、面部、手指、足趾,故称手、足、口三联征,呈离心性分布。

柯萨奇病毒B型感染

引起特征性传染性胸肋痛,即所谓Bornholm′s病,可合并脑膜脑炎、心肌炎、发热、肝炎、溶血性贫血和肺炎。

其他症状

柯萨奇病毒A型感染患者临床表现除上述外,还可表现为急性发热、皮疹,脑膜脑炎,伴有吉兰-巴雷综合征和急性病毒性心肌病。双眼或单眼出现眼痛、流泪、怕光,眼睛有明显的异物感,考虑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还可出现突发的腹痛和胸痛,疼痛为刺痛、绞痛、刀割样痛和压榨性疼痛,这是流行性胸膜痛的表现。新生儿严重感染可以出现呼吸困难、腹泻、呕吐、吃奶少、抽搐,甚至出现黄疸和败血症。

并发症

脑炎及脊髓炎

常由柯萨奇病毒A7、A9、B2B5引起,春秋季多发,14岁以下儿童多见,可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肌痛,12天出现脑膜刺激征,部分病人有暂时性肌力减退,发生瘫痪者甚少,恢复较快。

心肌炎、心包炎

主要由柯萨奇病毒B1~B6引起,A4和A16亦可引起,主要侵犯心肌和心包,很少侵犯心内膜,心肌炎常发生在新生儿,起病急,表现为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纳差、稀便,继而出现呼吸困难、唇紫绀、面苍白、心动过速等,重者很快出现心衰。

就医

柯萨奇病毒感染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如果有感染者接触史,出现了手足口病、心肌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心肌炎、肺炎、胃肠炎等相关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病情进一步发展。

就医指征

  • 如果有咳嗽、流涕、咽痛、发热、皮疹等症状,或密切接触柯萨奇病毒感染患者,或接触被污染的食品、用具、水源、衣物等,应及时就诊。
  • 若出现心动过速,心率>160次/分,呼吸困难、身体抽搐、血压降低、黄疸、少尿或无尿、尿液酱油样改变、四肢及面部水肿甚至昏迷,应立即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 大多患者优先考虑去呼吸内科或感染科就诊。
  • 若患者出现其他并发症,可到相应科室就诊,如出现脑炎、心肌炎可就诊神经科、心内科。

医生询问病情

  • 症状持续多久了?
  • 是否有以下症状?(如咽痛、呕吐、气短、咳嗽、发热、疱疹等)
  • 做过检查吗?结果如何?
  • 进行过治疗吗?如何治疗的?结果怎样?
  • 最近接触过类似病人吗?

需要做的检查

一般检查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计数多在正常范围,分类亦无明显变化。

脑脊液检查

脑膜炎、脑炎的脑脊液呈非化脓性炎症改变,压力轻度增高,白细胞计数轻度增多,多为(100~500)X10^6/L,初期以多核为主,2天后则淋巴细胞占90%左右。糖和氯化物无变化,蛋白轻度增加。

病原学检查

现常用的病原学检测方法包括病毒分离、血清学检测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病毒分离法

是实验室诊断金标准,在发病初期(1~4d)采集血液、咽拭子、肛拭子、脑脊液、心包液、疱疹液及组织中分离病毒,可作为确诊依据。如从粪便及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病毒,则需结合血清学检查加以判断,以排除咽部和肠道无症状带毒者。该方法费时、费力,对样品要求高、敏感性差,不适宜在流行期间同时处理大量临床标本。

血清免疫学检查

血清学检测方法包括补体结合试验、中和抗体检测以及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由于补体结合抗体仅在感染期出现,因此补体结合试验可以区分既往感染和新近感染,但存在假阳性率较高的缺点。中和抗体检测可用于测定血清抗体效价,分析病毒的抗原性及鉴定病毒株的种型,但易受其他肠道病毒的干扰。ELISA法可以定量检测体液中的抗原或抗体成分,检测血清中柯萨奇病毒的特异性抗体IgM和lgG,是诊断的重要指标,该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故适用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采集双份血清测定型特异性抗体水平。特异性高的抗体为中和抗体,病后2周开始升高,3周时达高峰,可维持3~6年,故不能用于早期诊断。如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早期有4倍以上升高,则有较大诊断意义。

分子生物学检查

分子生物学方法则包括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技术和基因芯片技术,RT-PCR和Real-timePCR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实时定量检测病毒水平的优点,并可对病毒进行序列分析,目前已被临床采用。

其他检查

胸部X线检查

此项检查可以判断肺部是否有感染病灶。

骨髓穿刺

可以判断骨髓的造血功能是否受到影响,检测出细胞计数、粒红比例及骨髓细胞的增生程度,以此协助诊断。

诊断标准

  • 典型症状为疱疹性咽峡炎和传染性胸肋痛。
  • 病毒分离培养,鼻咽部分泌物、大便、血液中培养出柯氏病毒。
  • 血清学检查应于发病时和2周作对比,若补体结合试验抗体滴度升高4倍可确诊。

鉴别诊断

柯萨奇病毒感染的症状表现较为复杂,可以出现全身症状,经实验室检查就可判断是否感染了柯萨奇病毒,一般无需与其他疾病鉴别。

治疗

针对柯萨奇病毒感染患者,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一般包括药物治疗及一般治疗。

治疗周期

以短期的对症治疗为主。

一般治疗

  • 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保证营养物质摄入。
  • 伴有呕吐、腹泻者应及时补充水分及电解质。
  • 密切监测病情变化,注意保护心、肺、脑等重要脏器。

药物治疗

  • 可试用利巴韦林或干扰素,但需要注意药物副作用。
  • 新生儿心肌炎进展迅速应给氧及保持安静,出现心力衰竭时及早抗心衰治疗。
  • 必要时给予适当的抗菌药物,以防止继发细菌感染。
  • 有惊厥及严重肌痛者给予镇静剂或普鲁卡因局部封闭。
  • 如果有心肌炎伴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心包炎患者,可以考虑肾上腺皮质激素。

手术治疗

柯萨奇病毒感染以对症治疗为主,目前无手术治疗。

其他治疗

尽量避免采取静脉内途径、导管及类似损害性措施,对于出现肺水肿、心力衰竭等重症患者,需及时给予相应处理。

预后

柯萨奇病毒感染患者一般预后良好,即使病情较严重的脑膜炎、脑炎,大多也可于数日之内迅速康复。但婴幼儿的全身性感染心肌炎、肺炎等,预后一般较差,病死率较高。

能否治愈

大多数患者适当治疗后可痊愈。

能活多久

大多数患者不会影响自然寿命。

复诊

需遵从医嘱定期复诊,如果症状未见减轻或加重,需及时就诊。

饮食

饮食调理

柯萨奇病毒感染一般无特殊饮食禁忌,患者初期由于多伴有口腔疼痛,建议以牛奶等流食为主,病情有所好转时可食用软食,恢复期需少食多餐,增加蛋白质的摄入,保证机体所需营养成分即可。

护理

柯萨奇病毒感染患者要注意做好隔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消毒,多休息,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日常护理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同时注意保暖,防止受凉、感冒。
  • 多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保证衣服、被褥等清洁、卫生。
  • 做好隔离,避免到人群密集场所。
  • 做好消毒,用过的餐具、物品等要进行消毒处理。

病情监测

柯萨奇病毒感染患者要遵从医嘱,定期复诊,如症状不见好转或加重需及时就医检查。

特殊注意事项

家长要密切注意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患儿出现高热、呕吐、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立即陪同患儿到医院就诊检查,以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预防

柯萨奇病毒感染主要由隐形感染者或带毒者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传播,加强自身的预防及隔离,尤其应加强空气消毒,对于疾病的预防有重要作用。

早期筛查

对于密切接触柯萨奇病毒感染患者,或接触被污染的食品、用具、水源、衣物等,要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如出现咳嗽、发热、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需及时就医筛查。

预防措施

  • 避免与病人密切接触,疾病流行期间,减少集体活动。
  • 加强饮食管理及个人卫生,不吃不洁食品,饭前便后洗手。
  • 室内定期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
  • 均衡饮食,保证营养物质摄入。
  • 适当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

参考文献

[1]刘永梅编著.感染病临床诊疗与疾病控制[M].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09):285-289.

[2]孟威宏主编.临床医院感染防控与质量管理规范[M].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04):85.

[3]崔力争,王建芬,钟辉,王海森,李彦君主编;曹丽玲,何燕,赵淑芳,丁增学,祁海霞,刘立秋副主编.学校传染病防治[M].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2013(08):153.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