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崇文鲁班胡同的由来和历史
老崇文鲁班胡同的由来和历史
北京老崇文区西部有一条名为鲁班胡同的小巷,从名字便可知与木匠祖师爷鲁班有着密切的关联。鲁班,这位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建筑大师,不仅被神化,而且全国各地都流传着与他相关的故事。实际上,鲁班并不姓鲁,而是姬姓,公输氏,名班,因为是战国时期鲁国人,所以被习惯性地称为鲁班。
与其他关于鲁班显圣的故事不同,鲁班胡同得名并非直接源于鲁班本人,而是因为供奉他的庙宇。在古代,"寺"和"庙"有着明确的区分:寺是佛教的场所,而庙则多用于道教或供奉祖先、先贤。鲁班胡同中的鲁班馆,便是供奉木匠祖师爷的祖师庙,类似于陶然亭的哪吒庙,属于工匠行业祭祀祖师的场所。
鲁班不仅是木工行业的鼻祖,更是木、泥、石、画、油、绳、竹、扎八大行业的共同祖师爷,甚至被奉为戏班的祖师。早年,南城是平民及贩夫走卒的聚居地,但"东富西贵、南贫北贱"的说法并不完全准确。清朝实行旗民分居制度,不在旗的汉官多选择住在前三门附近,而前门外至崇文门外则是商业区,富商巨贾不少。因此,珠市口东、西大街延线成为了分界线,有"道儿南、道儿北"之说。鲁班胡同位于"道儿南",北起珠市口东大街,南至晓市街,靠近龙须沟,是一条不太知名的小巷。
尽管如此,鲁班胡同所在的区域仍属于商业带,晓市(今东、西晓市街)是南城著名的街市。该胡同是木工行业的集中地,有许多制作桌椅板凳、躺箱立柜的作坊店铺,居民多为相关行业的匠人,包括木匠、瓦匠、漆匠、铜匠、皮匠等。这些工匠集资修建了鲁班馆,定期给祖师爷上香上供,遇到大事也会先去祭拜,求祖师庇佑。一些行业聚会、活动也在这里举行。
祖师庙位于胡同中部,最初仅这一区域以鲁班馆为地名。1965年整顿街巷名称时,将西铁香炉、晓市大院、学堂后身并入,并改称鲁班胡同。这里曾聚集了五十多家木器作坊和店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创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的龙顺成桌椅铺。龙顺成是京作家具的代表之一,主要制作和经营八仙桌、官帽椅、圈椅、条凳、条案、厨柜、钱柜、立柜、连三、箱子等。龙顺成很早就开始在商品上做标记,将"龙顺成"三字刻在家具腿部明显处,并将制作者姓名或代号记在暗处、敷上漆皮,这种做法既起到广告效果,又表示对产品负责,提高了信誉。
鲁班馆原有山门、正殿和配殿等建筑,山门前还有一处供人居住的院落。规模不算很大,山门为三开,中间是拱形门,左右是侧门。正殿坐西朝东,殿内中央供奉慈面黑须、身披红袍的鲁班爷,旁边还有几尊神像。1949年北平解放后,鲁班馆被派出所占用。1955年拆除了部分鲁班馆和民居,建起了电话75局。此后至八十年代,正殿和配殿仍在。但如今再看,胡同南口路东是金台书院,这是北京最著名的书院,后来改成了小学。其他地方则全都盖起了现代楼房,鲁班馆旧貌早已无存,就连崇文区都与东城合并,只有地名还保留着,现在得叫东城鲁班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