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蛋”和“碎蛋”:债券型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
“收蛋”和“碎蛋”:债券型理财产品的投资风险
在理财领域,热衷于投资债券基金的年轻人又被称为“养基人”;他们把债基净值上涨称为“收蛋”,通过攒bp(基点)来实现财富增值。今年以来,在“债牛”的大背景下,“养基人”成为投资场上最风光的“玩家”。而在存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债券型理财产品相对稳健的属性与较低的投资门槛也在吸引越来越多投资“小白”入局。
但债券型理财产品真的能够帮助投资者实现“稳赚不赔”吗?实际上,尽管债券被称为“固定收益类”资产,但并不代表投资债券的理财产品也能够实现固定收益。债券型理财产品会随着债市涨跌而出现净值波动,投资者在享受“收蛋”快乐的同时,也要了解“碎蛋”的风险。
债券型理财收益率与债券价格是“水涨船高”的关系,而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反向变动。今年以来,我国长期国债收益率持续下行,以10年期国债为例,5月末10年期国债收益率即在2.3%以下低位运行,从8月开始更是徘徊于2.1%上下。这一趋势带动债券价格节节攀升,引发“债牛”行情,成为推动债券型理财收益率飙升的原因。但需要关注的是,随着我国经济基本面持续回升向好,叠加金融管理部门出手打击交易违规行为等因素,长期国债收益率单边下行的趋势终不会持久。中国人民银行也在前段时间提示,目前债券型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明显高于底层资产,主要通过加杠杆实现,实际上存在较大的利率风险。也就是说,一旦债市回调,债券型理财可能面临较大净值回撤。
对于债市投资者而言,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及市场环境进行投资,区分产品背后不同期限债券投资标的的风险,同时对投资标的的信用状况也需充分了解。而对于想要追高入场的“新玩家”来说需要明确:当前产品净值越高意味着在更高的价格位置投资,未来的损失风险可能越大。
不过,与股市相比,债券资产波动相对平缓。只要金融投资者能够理性看待净值波动,更好把握金融市场运作逻辑,就能在机遇面前更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