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宅变民宿 古镇焕发新活力
古宅变民宿 古镇焕发新活力
云南姚安县的光禄古镇是一座拥有两千年历史的古镇,被誉为“迤西文化名邦”。近年来,随着农旅融合发展项目的推进,这座古镇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荷香阵阵随风飘来,窗外虫鸣声声入耳,抬头即见墙壁斑驳。七月夏末,在姚安县光禄古镇的古宅民宿住上一晚,历史沉淀出的质朴与悠然让人沉醉。
随着光禄古镇农旅融合发展项目的建设,沉寂多年的古宅摇身一变成为民宿,在保留原有建筑古朴韵味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舒适与便利,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慕名前来体验乡村生活的别样风情,进一步开发打造文旅消费新场景,千年古镇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传承古韵 深挖历史文化底蕴
光禄之名,既源于官名,又寄托了人们对“福禄寿喜”“为官为民”的愿景和期盼。光禄古镇是滇西及楚雄州最古老的古镇之一,起源于西汉,建城距今已逾两千年,宋时为大理国八大名府之一,元朝时为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府治所驻地。素有“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之称,走进古镇幽深的巷弄,就仿佛踏入了悠久的历史长河。
古镇特色鲜明的是回型街,街道有东南西北四个关口与城外相连,街上的宅院“同梁合柱”,比邻而建,层层向外扩展,呈现出独特的“回”字形建筑格局。回型街,顾名思义,有回环往复之意,不仅指古镇街道的形态,还有四季流转、福禄不断的寓意。走在回型街上,两侧的民居多为一至二层的小楼,白墙灰瓦,檐角高翘。临街铺面的门口悬挂着红灯笼,廊檐和木门上刻有精致的雕花。
顺着南门街步入古镇,姚安路军民总管府矗立在一片空旷的广场上。马鞍形状的仪门、斗拱交叠的勤勉堂、纹饰丰富的古戏台……一砖一瓦,一步一景。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高雪君祠、流传着“三步两道台”故事的民居宅院,传递出浓郁的人文气息。
一镇之地,古城、古寺、古塔、古文献等众多古迹风物洞悉历史。光禄古镇就像云南千年变迁的刻录机,见证着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前人遗风犹在,清秀典雅流传,如今的光禄,依旧沉淀着那深厚的文化底蕴,也依旧保持从前的富庶雍容,无愧“迤西文化名邦”之称。
为深入推进光禄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项目建设,2023年8月姚安县政协组织部分住姚州政协委员和县政协委员,对光禄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项目建设情况开展视察。
视察组提出,光禄古镇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项目建设前景可观,建议在未来的项目建设中,围绕古镇历史文化、非遗文化、鲜花产业、田园风光等资源融合发展,统筹推进古镇基础设施建设;以文塑旅,推进融合,补齐业态短板,让游客“进得来、容得下、留得住、玩得好、吃出味、不想走”,不断提升光禄古镇吸引力和承载力;推进光禄古镇“吃住行、游购娱、康体休”于一体的旅游产业综合体建设。
为了留住光禄古镇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姚安县政府一方面与相关企业签订旅游开发建设协议,修缮古镇核心区内的姚安路军民总管府古建筑群、高雪君祠等,留住古镇的“形”;另一方面着手修复和改造242户民居,铺筑青石板路面,改造特色民居外立面,完善古镇供排水等基础设施。
目前光禄古镇由云南田园牧歌投资有限公司负责运营打造,开发建设光禄古镇乡村振兴旅游文化产业园。2023年底,古镇回型街的居民已经全部外迁,现在看到的古镇建筑是通过立面改造、修旧如旧、还原出的古镇民居原始风貌。
民宿经济 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据姚安县文化和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光禄镇共有219个房间374个床位,其中荷香印象酒店为省三星级旅游民宿、高府林苑酒店为五星级特色民居客栈、光禄古镇遇见·村舍为国家丙级旅游民宿。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随着光禄古镇农旅融合发展项目的建设,盘活乡村文化和旅游资源,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引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民宿经济在成为助力乡村振兴重要力量的同时也成为了县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2023年初,县政协十届二次会议期间,县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提交了一件《关于加强光禄古镇民宿客栈培育管理》的提案。2024年初,在县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光禄镇委员活动组提交了《关于支持激励民宿产业助推光禄古镇旅游发展》的提案。
提案均交由县文旅局办理。县文旅局负责人表示,为加快全县住宿业发展,2023年9月县人民政府出台了《姚安县鼓励投资新建酒店扶持政策(试行)》扶持政策,对自2023年10月20日起投资新建,单间标准客房的净面积(不包括卫生间和门廊)不小于14平方米,且客房数达100间(含)以上的酒店项目给予奖补,促进酒店发展,2024年5月出台的《姚安县2024年进一步推动经济稳进提质政策措施》执行“对评定为甲级、乙级、丙级的云南省旅游民宿分别给予8万元、5万元、1万元奖励”政策,促进民宿行业发展。
县文旅局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抓好光禄古镇开发,丰富乡村内涵,加强产业融合,打造民俗演绎、特色餐饮、民俗产品、非遗体验等文化要素,形成“民宿+文化”的经济模式,让民宿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