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萧红乡土世界中的女性悲剧——以《呼兰河传》为例
论萧红乡土世界中的女性悲剧——以《呼兰河传》为例
萧红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女性作家,她的作品《呼兰河传》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东北农村女性的生活状况。本文将从女性悲剧与乡土色彩的结合、对女性生活处境的哀叹、封建陋习对女性的迫害以及对女性命运的深思四个方面,探讨《呼兰河传》中展现的女性世界与女性悲剧。
女性悲剧与乡土色彩的结合
萧红在《呼兰河传》中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女体空间,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展现了呼兰河这座小城里女性的生活。她善于将乡土习俗融入文本中,揭示了女性生活与乡土之间深厚的文化关系。例如,她通过描述娃娃亲这一封建婚姻习俗,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男性对女性的态度及男女之间的不平等对待。
对女性生活处境的哀叹
《呼兰河传》中的女性地位低下,这不仅源于几千年以来的封建陋习,也与她们自身愚昧的思想和性格有关。例如,书中描述了王大姐在严寒的冬天生产后只能住在露天草棚里,忍受风寒、饥饿和他人的嘲讽,最终撒手人寰。这种描写反映了当时女性在生育方面的悲惨处境。
封建陋习对女性的迫害
《呼兰河传》详细描绘了封建习俗对女性的迫害。例如,团圆媳妇因为多吃了饭而被婆家打,后来为了驯服她,还给她跳大神。这种封建愚昧的习俗导致了团圆媳妇的悲剧。这种描写揭示了在男权社会里,即使是地位低下的女性也不会团结,反而会借着在男性那里受的气撒在同性身上。
对女性命运的深思
萧红在小说中对女性的命运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她认为,除开封建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大环境这一因素,女性自身的愚昧无知也是导致悲剧的一大原因。例如,团圆媳妇的婆婆也是一个被封建传统文化束缚的女子,她的行为也反映了女性在男权制压迫下被异化的主题。
结语
《呼兰河传》是萧红为当时社会对女性的不公平的呐喊,也是萧红悲剧意识的体现。她通过团圆媳妇、团圆媳妇的婆婆、王大姐等典型人物形象,鞭策女性应该具有主体意识,能够独立思考,敢于反抗。萧红自身的经历及其所见所闻使她对当时受到迫害的女性是怜惜的,但又痛恶其愚昧无知、不清醒,她试图通过《呼兰河传》表达自己想对今后的女性地位的期盼,她希望以此来警醒、解救那些还沉在泥潭中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