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万国人数据显示:结婚可以降低多种疾病风险,男性受益更多
50万国人数据显示:结婚可以降低多种疾病风险,男性受益更多
2023年11月6日,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的李立明教授、吕筠教授和孙点剑一副研究员领导的研究团队在《柳叶刀区域健康-西太平洋》(Lancet Regional Health-Western Pacific)上发表了一篇题为“A wide landscape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isk associated with marital status in 0.5 million Chinese men and wome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的论文。该研究基于对中国超过50万中年成年人长达十多年的跟踪调查,首次全面分析了婚姻状况与多种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研究结果显示,婚姻状况不仅独立影响着各种疾病的发病几率,还显著关联到慢性病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无配偶生活的负面影响在男性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对于那些在研究开始时就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来说,男性比女性更受益于婚姻状态,显示出更大的“婚姻生存优势”。这项研究表明,婚姻质量可能是成年人健康管理中的一个关键因素。
在没有配偶的人群中,男性面临的健康挑战似乎更加严峻。具体来说,他们患精神分裂症、分裂型障碍和妄想性障碍的风险是已婚男性的2.55倍;同时,在总体精神和行为障碍、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方面,他们的风险也相对较高。相比之下,未婚或离异的女性虽然在某些领域如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和伤害中毒方面表现出较低的风险,但在其他一些病症上的风险却有所增加。
近年来,中国的结婚率从2013年的9.85‰降至2020年的5.77‰,几乎减半;而同期离婚率则由2.57‰升至3.09‰,增加了约1.2倍。这种趋势伴随着初婚年龄推迟和离婚平均年龄上升的现象,反映了中国家庭结构和社会人口模式的重大转变,同时也给公共卫生产生了新的压力。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理解婚姻状况如何影响个人健康变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提供的证据有助于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公共卫生政策和服务干预措施,特别是在促进心理健康和支持单身人士方面。此外,它也为进一步探讨婚姻生活与健康之间复杂联系奠定了基础,强调了需要更多关注亚洲人群中这一领域的研究。
总之,这项研究强调了婚姻状况在中国中年成年人整体健康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单身对男性的不利影响尤为突出。这些发现对于理解和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出现的健康挑战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