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见世界丨徐刚:《十二生肖》
阅见世界丨徐刚:《十二生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十二生肖不仅是纪年和纪时的符号,更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俗传统。其中,蛇作为十二生肖之一,以其独特的象征意义和神秘色彩,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和研究。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为您介绍蛇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在十二生肖之中,逢巳年出生的人属蛇。由于蛇总是给人阴冷和恐惧的感觉,所以人们一般都不说自己属蛇,而说自己属小龙,在中国北方也有说自己属长虫儿的。与古人对虎的畏惧和崇拜一样,人们畏蛇的心理也逐渐演变成对蛇的崇拜,蛇成为古人膜拜的图腾。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华夏民族的不少祖先都是人首蛇身的形象。如汉代画像石中就有人类始祖伏羲和女娲半人半蛇的图案,其头梳髻鬟,身着袍服,下半身的蛇躯紧密地缠绕在一起。一些画像中的伏羲、女娲没有蛇尾相交,但其身边会站着皆为蛇身的男女儿童,可见古人将蛇奉为始祖。虽然人们对蛇的感情较为复杂,但生肖蛇早已脱离了单纯的动物形象,成为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的生肖动物。
蛇具有蜕皮的生理现象,其在成长到一定的阶段时就会蜕去旧皮而换上新皮。古人看蛇蜕皮之后如再生一般,联想到人年老时却无法改变满是皱纹的脸孔,更难以恢复年轻的容颜,因此便对蛇产生了羡慕之情,蛇也因此成为十二生肖中代表长寿和青春永驻的形象。蛇也被认为是财富的象征,古人会到蛇庙中祈求招财进宝。
中国民俗文化中也有许多关于肖蛇的习俗和记载。在江苏宜兴地区,人们认为每年的九月初九重阳节是蛇的生日,家家户户会用米粉做成“米粉蛇”。其形状或盘绕曲折,或人首蛇身,蛇的周围还要放很多表示蛇蛋的米粉团,寓意多子多孙。在福建一带,每年农历的正月初六至二十一,人们会举行隆重的“游蛇灯”活动。蛇灯由蛇头、蛇身和蛇尾组成。蛇头和蛇尾以竹篾扎成空心框架,外以彩纸裱糊后贴上鳞甲,身躯浑圆起伏,造型古朴而夸张。蛇身则由一长串用竹篾扎制而成的灯板构成,每块灯板装有三盏内部插着蜡烛的灯,灯上裱糊白纸,四周贴满蛇形剪纸,还写着许多寓意吉祥的话语。一条大的蛇灯有700多块灯板,长达几百米,舞动起来流光溢彩,蔚为壮观。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里讲述的蛇仙白娘子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传颂。白娘子是修行千年的蛇仙,为了报答凡人许仙对她的救命之恩,化身为美貌女子,并与其结为夫妻,但是他们的爱情遭到法海禅师的阻挠,致使白娘子被压在雷峰塔下。这个故事里的白娘子既容貌俊美、温柔贤惠,又对爱情忠贞不渝,是女性美的化身,其形象已经成为中国古代妇女用于追求真爱和幸福生活的代表。因此数百年来,蛇仙白娘子的传说经久不衰。
——摘自徐刚:《十二生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