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商家不承认,平台推责任 消费者网上买到假货为何难获赔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商家不承认,平台推责任 消费者网上买到假货为何难获赔偿?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wm/2024-08-27/doc-inckzsss6119469.shtml

网购时买到假货,不仅让人气愤,更让人头疼的是维权之路的艰难。近日,多位消费者反映,在某电商平台购买商品后发现是假货,却遭遇商家否认、推诿甚至直接关店跑路,平台处理也往往不了了之。这一现象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暴露出当前电商环境中存在的监管漏洞。

消费者维权遭遇重重阻碍

山东青岛市民张先生在某电商平台购买了98个筒灯,结果发现都不是正品。他要求商家“退一赔三”,却遭到拒绝。北京西城市民张女士则掉进了假化妆品的坑里,她在某电商平台上买了4瓶隔离霜,发现质地、润泽度和颜色都与正品有明显差异。无奈之下,她只能以“商品和描述不一致”为由申请退款。

售假现象屡禁不止

有媒体调查发现,46.5%的受访者在网购过程中买到过假货,护肤品/彩妆、服装鞋帽、电子产品是假货重灾区。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24年‘618’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在2024年6月1日至20日共计20天监测期内,有关“假冒伪劣”负面信息共21.4万余条,日均1.1万条。

维权难在哪里?

  • 商家态度恶劣:有的商家矢口否认售卖假货,拒绝赔偿;有的商家“踢皮球”,坚称自己也是被上游厂家欺骗;有的商家直接关店跑路了。
  • 平台处理不力:有的平台让消费者继续与商家协商,有的选择冷处理。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以“假冒伪劣”为关键词搜索发现,相关投诉达3万余条,且多为“处理中”,处理结果为“已回复”“已完成”者寥寥无几。

专家建议

  • 电商平台:应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入驻商家的名称、资质加强审核。针对高风险商品类别,平台应考虑与专业第三方质检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实施专业的质量检测。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一旦发现售假行为,立即采取措施,协助消费者维权。
  • 商家:在商品生产、运输、销售乃至售后服务的每一个环节,均应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完善售后服务体系,提供退换货、维修等服务。对于消费者的投诉,应积极回应,快速处理,避免纠纷升级。
  • 消费者: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在购买前注意核实商品的生产信息、标识、商家信誉等。遇到侵犯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时及时收集好相关证据,比如购物凭证、商品外包装、商品描述、沟通记录等,依法维权。

法律支持

  •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3倍;增加赔偿的金额不足500元的,为500元。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如果购买者系因个人或者家庭生活消费需要购买食品,没有证据证明其明知所购买食品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仍然购买的,应当以实际支付价款为基数计算价款十倍的惩罚性赔偿金。

相关部门行动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今年8月2日发布《关于开展202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的通知》,要求严厉打击侵权假冒活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