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期间发布七项重大成果
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期间发布七项重大成果
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于近日在北京闭幕。本届论坛期间发布了七项重大成果,涵盖了化学、人工智能、海洋科学、开放科学等多个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合作项目。这些成果聚焦论坛"面向未来的科学技术"主题,展现了科技界、教育界和企业界的深度合作,旨在探索前沿,推动可持续发展。
成果一:《2024年IUPAC全球化学领域十大新兴技术》
该成果由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和中国化学会(CCS)共同发布,聚焦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遴选了十项最具潜力的化学科学新兴技术,包括受阻路易斯对、摩擦电纳米发电机、适配体、水合润滑、仿生纳流离子学、KRAS抑制剂、神经网络势、主动吸附、电化学氮循环等。
成果二:《2024年人工智能十大前沿技术趋势展望》
由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推动发布,旨在构建开放合作、可持续发展的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生态体系。该成果包含AI共性技术、大规模预训练模型、具身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四大类,共计十项技术。
成果三:《海洋负排放新质生产力报告》
由海洋负排放国际大科学计划推动形成,包括以微型生物碳泵理论为核心的多碳泵协同增汇系列海洋负排放方案等。该成果在本届论坛主题会议"学科交叉融合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结束后发布。
成果四:《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共享协作:迎接"科学十年"的愿景》
由中国科协联合国咨商开放科学与全球伙伴专委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积极推进联合国大会《2024-2033年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国际十年》决议的成果。愿景包含共建全球网络、贯彻开放原则、推进可持续发展、提升互信水平等四大方面。
成果五:《中国科协一国际科学理事会职业中早期科研人员交流项目》
由中国科协和国际科学理事会(ISC)共同发起,目的是推动建立国家、地区和全球层面青年科学家之间的伙伴关系,积极构建合作、资源共享和伙伴关系的生态系统。
成果六:《2024中国一东盟工程师论坛关于加强工程能力建设的倡议》
旨在深化中国与东盟在工程能力建设方面的合作。成果内容包括加强工程教育、持续职业发展、青年工程师能力提升等领域的合作,巩固中国一东盟工程师论坛合作机制,推动工程师跨区域流动。
成果七:《关于促进科学家国际流动便利化的倡议》
由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推动发布,从全面开放、合作共赢、自由流动、相互包容和自信他信五个方面,倡导为全球科学家流动提供便利举措,加强科学的交流合作。
据了解,2024年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近日在北京闭幕。本届论坛包括北京主会场活动以及三场机制性国际科技交流活动,来自全球各地的660余位嘉宾出席,其中包括诺贝尔奖、图灵奖、拉斯克奖获得者,国际科技组织负责人,国内外院士以及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专家学者。
本文原文来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