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满分答题攻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满分答题攻略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m.edu.iask.sina.com.cn/jy/kJStGtJrz9.html

高考语文阅读理解是考生们备考的重点和难点,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把握文章主旨,理解作者意图,写出高质量的答题内容?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份详细的满分答题攻略,涵盖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和诗歌鉴赏等多个题型,帮助你掌握解题技巧,提升答题效率。

时间分配

  • 第Ⅰ卷阅读题70分(70分钟)
  • 第Ⅱ卷表达题80分(语言运用20分钟,作文50分钟)。全卷检查10分钟。

论述类文本阅读

解题原则

总原则

观点是作者的(探究题除外),答案在原文中。

基本原则

  1. “还原”原则
    要求还原为文中信息和原文作者的思想观念,尽可能用原文字词表达;一般答案都能从文章中找到现成依据。

  2. 由已知求未知的原则
    其已知有二,一是题干的字面意思,二是题干所在文段的语境。若将题干文字的字面意思视为横坐标,将题干词句在文中的语境可能意义视为纵坐标,可以建立一个坐标,只有从语境与字面意思两方面锁定,才能保证正确的求解。

  3. “语境”原则
    语境是答题的思维背景,要牢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

  4. “点面结合”的原则
    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从点入手,面上把握,点面结合,看懂文章,审清题目,掌握答题技巧,还是能够拿到必得分数的。

解题技巧

  1.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重要的句子是指在文中起重要作用的关键性语句,通常是指:
  • 结构复杂难懂的长句;
  • 统摄全篇的中心句,即文眼;
  • 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以及过渡句;
  • 使用了特殊的修辞格、内涵较为丰富的关键句等。

重要句子的含义,指的是透过句子的字面意思所表达的深层内涵。

方法:

  • 切分挖掘法:切分句子的层次,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语,从正确理解句子关键词语的字面意思入手。
  • 还原法:将该句还原到原文中去,看其在选文中所处的位置。
  • 瞻前顾后法:找出题干中的相关语句在选文中的位置,向上下文搜索,并注意文中过渡句、关联词、指代词的提示,这样答案就能从原文中“抠”出来。
  1. 理清传记陈述的基本事实
    传记一般采用顺叙的写法。因此,对显示传主重要生平事件、命运转折、至关重要的思想精神活动的那些时间,应重点标示出来,这样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把握传主的主要生活历程。

在梳理主要事件时,要抓时间词语,抓地点以及相应发生的事件,运用合并同类项法,概括出主要事件。

  1. 把握传主形象
    首先,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尤其是细节描写)。例如,这一细节表现了什么,它与整个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它在事件或传主的生活中起了什么作用,它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特质等。

其次,从传主与时代,传主与他人的关系来把握传主形象。“传主与时代”和“传主与他人”是理解传记的经纬。

总之,要联系传主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根据作品所陈述的与社会进程以及传主个人成长相关的重要事实,了解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把传主彰显出来加以理解。

  1. 分析表现手法
    A. 选材的处理:——详略得当
    传记的选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详写:读者陌生、符合主题、突出人物性格
略写:读者熟悉、不符合主题

B. 人物描写方法
它往往是通过对传主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来突出表现传主的人物形象和精神世界,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另外,还需特别留意有些侧面描写看似与传主无关,但却与刻画传主有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利用与传主关系密切者的相关资料来突出传主的形象。

C. 引用
在传记中,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撰著的思想精神,使传记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引用传主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1. 语言特色
    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幽默调侃或自然亲切,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2. 探究题
    命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
    (1)对所读的文本中的疑点、难点提出问题,要求深入研讨;
    (2)根据文本内容提出问题,呈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答案,让考生判断其正误或优劣;
    (3)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等。

答题思路可概括为:观点——引据——论述——小结。
观点:明白无误地表明观点。这是第一个得分点。
引据:恰当引用论据,遵循“内引外联”的原则,既要充分利用原文信息,又要合理联系现实状况。
论述:即归结回扣观点,简要作结。最后整合信息,分条陈述:
⑴要点须全面;
⑵陈述有条理。

作为综合阐述题,观点明确,言之有据,言之成理,是得分的关键点。

文学类文本阅读

文言文阅读

文言翻译:
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
②句式和活用:明确类型和用法,参看句式、活用学案。
③翻译:注意直译,力求“信、达”,结合语境,疏通文句。

【友情提醒】
1、接触文言文阅读试题时,先要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人物和事件;特别是事件,它或许是一件事的来龙去脉,或许是几件事的勾连组合。阅读时应注意文中的帝号、庙号、年号以及任职变化、空间位置转移的词语,因为这些词语能显示出文段的结构层次。由于试卷中有一道把握文意的题目基本上用白话陈述,其中只有少量信息有误,可在整体把握时参考。

2、解题时,必须看清题干的要求,尽快把握住命题意图,尤其在“选正确”还是“选错误”的问题上,不能犯低级错误。

3、解答文言词语理解题,既要调动头脑中的积累(成语、熟语、诗句),联系课内所学或平时所练,进行知识和能力的合理迁移,又要根据具体语境,作出合理的分析推断,千万不要死记硬背。特别是涉及一词多义的词,一定要联系语境确定其意。同时要联系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知识。

4、文言文翻译,要遵循“留、换、补、删、调”的原则。一定要直译,一般不允许意译,要字字落实,忠实于原文。

①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同时注意平时学习过程中强调的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语、词类活用、重点句式、特殊语气在句中有没有体现,这些是重点的得分点,需要将特征翻译出来。

②翻译个别字的最常用方法就是把古汉语中常用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常见的双音节词。人名地名等专用名词不要翻译,无须自作聪明。

③再将这些字连成句,要求符合现代人说话习惯——“达”。

④连字成句时注意尽量多就少改,该补的一定要补出来,该调整顺序的也要落实。使一句话完整通顺。

⑤个别字词实在无法说通,试试看是否是通假或者活用。操作时要打草稿,由于文言句语言障碍较大,难以一锤定音,如果一下子写在试卷上,然后再改,造成卷面邋遢,给人的第一印象就差。

5、根据往年的评分标准,抓住关键词语的翻译十分重要,大家在翻译时要估计出哪些是关键词语,千万不能让它们糊过去!遇到难以理解的词语,解决方法有两个:一是善于联系,做好知识迁移工作;二是考虑全面,注意文言次序的特殊用法。

诗歌鉴赏

(14-15题,11分,力争6分以上)[约10分钟]

(一)强调四看(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到位。

(二)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三)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

1.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

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

3.表现手法有:

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四)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五)重点复习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相关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友情提醒】
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题:

1.先观点后理由
2.先总后分式
3.分点作答式

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

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
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
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4.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
5.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