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月薪过万?这才是中国打工人的工资真相
人均月薪过万?这才是中国打工人的工资真相
202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058元。这一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那么,这是否意味着人人都能月入过万?在哪里就业可以实现月入过万?哪些行业薪资更高?本文将基于国家统计局及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为您详细解析中国打工人的工资真相。
全国平均工资概况
国家统计局网站在今年5月公布了2023年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情况。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20698元和68340元,换算成月平均工资分别为10058元和5695元。这也是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首次过万。
从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的工资水平最高,年平均工资为139213元,月平均工资可达11601元,是唯一月平均工资过万的区域。
工资分布与实发工资差异
尽管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和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分别为10058元和5695元,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并不意味着多数人都能达到这个薪资水平。统计数据显示,工资和收入一般呈现正偏态分布,平均值往往偏离并高于一般水平,即多数个体数据低于平均值。
此外,统计部门发布的平均工资反映的是税前工资,包括工资、奖金和各类津贴补贴,以及单位从个人工资中代扣代缴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险基金及住房公积金等。因此,统计数据往往比个人拿到手的实发工资要高一些。
月入过万的地区分布
基于近期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局公布的2023年就业人员工资情况,共有六个省(市/自治区)的城镇非私营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过万,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
其中,北京的城镇非私营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最高,为18193元;天津次之,为11501元;浙江排名第三,月平均工资为11087元。广东、江苏、青海的城镇非私营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也较高,分别为10952元、10425元、10121元。
值得注意的是,青海省不仅城镇非私营就业人员平均工资较高,其城镇非私营就业人员平均工资是城镇私营单位的2.2倍,远高于全国平均比值1.8倍。
月入过万的人群比例
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收入分配研究院的数据显示,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在10000元以上的家庭占比仅为0.61%,而在5000元10000元区间的占比为4.52%。大部分中国家庭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在500元1500元,占比约为40.71%。
对于大学毕业生这一就业主力军,2023届本科毕业生中仅有7.0%的应届生起薪可以逾万。毕业三年后,月收入可过万的本科毕业生比例提升至27.8%。毕业五年后,这一比例进一步提升至48.6%,意味着近半数本科生在毕业五年后实现了月入过万。
高薪行业分布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工资水平较高,其月平均工资分别为19318元、16487元、14287元。尽管外界普遍认为互联网和金融业面临“寒冬”,但从全国数据来看,这两个行业的就业薪资依然展现出明显优势。
其他月平均工资破万的行业还包括卫生和社会工作,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采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批发和零售业,教育,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不同地区在某些行业的薪资表现存在差异。例如,天津在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就业月平均工资最高,为18163元;而在浙江则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月平均工资最高,为24690元;在广东、江苏的金融业就业工资最高,月平均工资分别可以达到22287元、18083元。
对于大学生而言,毕业五年后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平均月收入最高,为14243元。其他高薪行业还包括电子电气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
结语
综上所述,虽然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月平均工资首次突破万元大关,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人都能实现月入过万。月入过万主要集中在东部发达地区和部分高薪行业,且需要一定时间的职业发展积累。对于求职者而言,选择行业和城市时需要综合考虑薪资水平、职业发展前景和个人兴趣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