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古迹遗址告诉你的浙江往事
那些古迹遗址告诉你的浙江往事
4月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这两天,2024年度国际古迹遗址日世界文化遗产主场活动在良渚古城遗址公园举行,并成立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考古遗产管理专业委员会,将更广泛地汇聚专家学者、遗产地管理者、遗产保护利用服务供应者,推动考古遗产的科学管理和可持续发展。
浙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人文渊薮”“文物之邦”之称,目前全省共有281处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位居全国各省(区、市)第四位。
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每年一次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我国考古界的最高奖项。目前,浙江已有17个遗址入选。
国际古迹遗址日,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入选过“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浙江遗址,探寻历史古迹,感受深厚的文化魅力。
浙江余杭良渚文化古城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良渚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华第一城”,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是迄今所知中国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最早的水坝。莫角山大型建筑基址的建造距今接近五千年,比埃及大金字塔营建时间还要早三四百年,是同一时期全球最大的土建工程。
良渚古城遗址。图源 视觉中国
浙江赵氏太庙遗址
年代:南宋
浙江赵氏太庙遗址发掘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中山南路一带,始建于宋高宗绍兴四年(1134年),后来宋廷又多次扩建。它对深入揭示南宋都城临安的面貌有重要价值,被认为是中国城市考古中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南宋太庙遗址公园。图源 杭州万松书院公众号
浙江绍兴印山越国王陵
年代:春秋、战国
印山越国王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兰亭镇里木栅村南印山之巅,凿岩而成,王陵规模宏大,形制独特,葬俗充分显示了越国王陵制度的特点,即文献上所称的“木客大冢”。这是已经正式发掘并被确认的第一座越王陵,是越文化考古的重大发现,对推动越文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印山越国王陵。图源 视觉中国
浙江杭州南宋临安府治遗址
年代:南宋
南宋临安府治遗址反映的官府建筑式样在全国无其它遗址可与其相比,对宋代建筑史特别是建筑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南宋临安府治的发现,将与皇城遗址、太庙遗址组成庞大的南宋建筑遗址群。
府治遗址西廊房与散水遗迹。图源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公众号
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跨湖桥遗址1990年曾作发掘,所取标本的碳14测定年代距今七八千年,超过著名的河姆渡遗址,这在东南沿海的新石器时代考古中是一个重要的发现。2001年5至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萧山区博物馆对跨湖桥遗址进行第二次发掘 ,出土了一大批陶、石、骨、木器,器物形态及其组合迥异于河姆渡、罗家角等附近地区发现的早期文化遗址,可明确为一个新的 、独立的考古学文化类型。
湘湖跨湖桥遗址博物馆。图源 视觉中国
浙江杭州雷峰塔遗址
年代:五代十国
由吴越国王钱俶为祈求国泰民安而在西湖南岸夕照山上建造的佛塔,塔基底部辟有井穴式地宫,存放着珍藏有佛螺髻发舍利的纯银阿育王塔等数十件佛教珍贵文物。古塔塔身上部的一些塔砖内,还秘藏雕版印刷的佛教《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经卷,为我国早期雕版印刷的珍贵实物。
杭州西湖雷峰塔遗址。图源 视觉中国
浙江杭州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
年代:南宋
浙江杭州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是杭州乃至全国首次发现的保存完好的南宋时期古代园林,遗址保存之好,为历年宋代园林考古所未见,为研究南宋时期的园林布局和营造法式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南宋恭圣仁烈皇后宅遗址全景。图源 杭州市文物考古所公众号
浙江杭州老虎洞窑址
时代:南宋
这处重要的官营手工业作坊遗址,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南宋时期官营手工业生产、经营、管理等问题提供了翔实资料。在老虎洞窑址元代晚期的遗存中有一类器物与传世哥窑十分相似,经科学测定,表明其化学成分和显微结构与传世哥窑相同,这使陶瓷史上的另一大悬案———传世哥窑的产地问题,获得了极大的进展。
杭州老虎洞窑址。图源 浙江考古公众号
浙江宁波庆元路永丰库遗址
年代:元代
永丰库遗址,位于宁波市中山西路北侧唐宋子城遗址内,是一座以元代永丰库为核心的宋、元、明时期大型衙署仓储遗址。永丰库遗址是国内首次发现的古代大型仓库,是中国宋元考古的一次突破。永丰库遗址也与“海上丝绸之路”有密切联系。
浙江宁波庆元路永丰库遗址。图源 浙江考古公众号
浙江杭州严官巷南宋御街遗址
年代:南宋
遗址位于杭州市上城区紫阳街道,是一条长不过200、宽约5米的小巷。严官巷地处南宋临安城遗址的核心地带,与南宋皇城遗址、太庙遗址和三省六部遗址毗邻,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其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南宋御街遗迹,从而确定了南宋临安城的中轴线。
南宋御街夜景。图源 视觉中国
浙江嵊州小黄山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小黄山遗址,位于绍兴市嵊州市甘霖镇上杜山村小黄山,是长江中下游新石器时代早中期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对探索长江下游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出土的石雕人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中已发现的最早的石雕人首,具有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
嵊州小黄山遗址。图源 浙江日报
浙江余姚玉架山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为6个相邻的环壕围沟组成的良渚文化完整的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玉架山遗址由多个环壕组成的环壕聚落现象,为研究良渚文化的社会组织结构及其人口数量、氏族内部和氏族之间的等级差异等都提供了全新的材料和视野。
玉架山遗址(局部)。图源 浙江考古公众号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
年代:六朝
禁山早期越窑遗址位于绍兴市上虞区上浦镇大善村,这里是曹娥江中下游地区,不仅是成熟青瓷的起源地,同时也是汉六朝成熟青瓷的生产中心。出土的产品标本均为成熟青瓷器,种类丰富,包括樽、簋、洗等近30种器形,胎釉质量高,制作与装烧工艺成熟而高超,代表了成熟青瓷发展的第一个高峰。
绍兴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图源 浙江考古公众号
浙江慈溪上林湖后司岙唐五代秘色瓷窑址
年代:唐至五代
上林湖是唐宋时期越窑的中心窑场,也是唐、五代至北宋时期全国的窑业中心,代表了9-11世纪中国青瓷烧造技艺的最高成就。后司岙窑址作为上林湖越窑遗址中最核心的窑址,产品中秘色瓷比例高、质量精,是晚唐五代时期秘色瓷的主要烧造地。秘色瓷以‘千峰翠色’闻名于世,对秘色瓷开展考古发掘研究,可以说是考古学界多年来的一个梦想。浙江上林湖后司岙秘色瓷窑址的考古发掘研究成果,向公众揭开了“秘色瓷”的神秘面纱。
上林湖后司岙窑址远景。图源 浙江考古公众号
浙江慈溪寺龙口越窑窑址
年代:南宋
寺龙口窑址是上林湖越窑遗址中重要窑址之一,它的瓷器有别于越窑传统的青釉产品,而与汝官窑却非常相似,进而被确认为南宋时期为宫廷烧造的御用产品,从而揭开了南宋初宫廷用瓷之迷,也把越窑的烧造历史从北宋中晚期延续到了南宋,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发现。
慈溪上林湖寺龙口越窑遗址。图源 浙江考古公众号
浙江宁波余姚井头山遗址
年代:新石器时代
浙江宁波市余姚井头山遗址,是长三角地区首个贝丘遗址,是迄今为止中国沿海发现的埋藏最深、年代最早的典型海岸贝丘遗址(距今83007800年),早于河姆渡文化1000多年左右,也早于同一时期的跨湖桥遗址(距今82007000年),对研究中国海洋文化发源具有重大学术价值。
井头山遗址出土的动植物遗存。图源 浙江考古公众号
浙江温州朔门古港遗址
年代:宋元
遗址位于温州市鹿城区望江东路东段,主要遗迹有古城水、陆城门相关建筑遗存、成组码头、浴所、木构栈道等,并出土了沉船2艘,以及数以吨计的宋元瓷片和形式各样的漆木器等重要遗物。此次发现的遗迹群,规模庞大,成功再现了宋元时期温州港的繁荣景象,是温州作为“千年商港”的坚强实证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绝佳阐释。
温州朔门古港遗址古码头。图源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