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执意解密肯尼迪遇刺案“机密文件”
特朗普为何执意解密肯尼迪遇刺案“机密文件”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不到一个月时间,已经签署60多项行政命令。其中一项极具争议的行政令,就是关于解密美国前总统约翰·F·肯尼迪、他的弟弟罗伯特·F·肯尼迪以及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刺案全部剩余档案的决定。
美国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美国前司法部长罗伯特·肯尼迪
特朗普在行政令中表示:“我现在认定,继续删除和保留与肯尼迪总统遇刺有关的信息记录不符合公众利益,这些记录早就应该公布。”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当地时间2月11日表示,发现2400份与前总统肯尼迪遇刺事件有关的新记录。联邦调查局称“正努力将这些记录转交给美国国家档案与记录管理局,以纳入解密过程”。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联邦政府要求将与此案有关的文件集中存放在国家档案馆。绝大部分文件(包括超500万页记录)已经公开,但研究人员估计仍有3000份文件尚未全部或部分公开。
1. 肯尼迪遇刺案始末
1963年11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迪与夫人杰奎琳抵达得克萨斯州,为下一年竞选连任造势。12时30分,肯尼迪乘坐的敞篷轿车驶过达拉斯市中心一条大街。几声枪响后,肯尼迪倒下,成为美国史上第四位遇刺身亡的总统。
警方在现场抓获了教科书仓库大楼雇员奥斯瓦尔德。他是退役美海军陆战队士兵,曾去苏联旅居,后因不适应当地生活返回美国。两天后,奥斯瓦尔德被押至监狱途中,遭另一名枪手刺杀身亡。杀害奥斯瓦尔德的枪手名叫杰克·鲁比,是一间酒吧的老板。他供述的动机是出于对总统遇害的愤怒,而非为了灭口。1967年,鲁比因肺癌在服刑期间去世。
肯尼迪遇刺后第二年,美国大法官厄尔·沃伦领导的调查委员会就盖棺定论——刺杀肯尼迪的凶手就是奥斯瓦尔德,他从大楼六层的窗口向乘车经过楼下的肯尼迪开枪。官方认定,刺杀事件属于“个人行为”,纯属“意外”,无关“阴谋”。
肯尼迪遇刺后,敞篷车快速驶向医院
美国民众对沃伦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并不买账。由于肯尼迪遇刺案超越了刑侦范畴,留下诸多未解之谜,多家民调显示大部分美国人认为嫌疑人不止奥斯瓦尔德一人。五花八门的阴谋论由此在民间流传。主要的几种说法包括并非单人作案,被怀疑对象包括美国中央情报局(CIA)、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美国黑手党和险遭美国暗杀的古巴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等,甚至还有因揭发“外星人秘密协议”被灭口的说法。
1976年,美国国会组织了新的调查委员会,结论称“肯尼迪的遇刺可能是一场阴谋的结果”,但没有说明阴谋参与者的身份。报告排除了苏联政府、古巴政府、黑手党、美国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参与其中,但不排除与这些组织有隶属关系的个人涉入该案。
多年来,与此案相关的书籍多达上千本。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英国广播公司等西方媒体制作了数部纪录片,请来各路专家学者、前官员、知情人等“解密”此案。多种解读像一个个烟雾弹,让美国民众更觉谜团重重。
此案的现场目击者、记者奥尔曼曾表示,人们不能接受官方说法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无法接受奥斯瓦尔德这样一个形单影只、毫不起眼的人,能做出如此山崩地裂、撼动历史的事。
2. 多次推迟公开档案
1991年,好莱坞电影《刺杀肯尼迪》上映。电影轰动一时,美国民间要求政府公开档案、以解多年迷思的舆论高涨。迫于舆论压力,美国国会1992年通过法案,要求在25年内、即2017年10月26日前通过国家档案馆公布肯尼迪遇刺案的所有记录。但这项法律留了一道“后门”:除非这些文件会对美国国防或情报构成风险。
美国前总统肯尼迪
不过,美国政府多次延迟公开记录的时间。2017年,美国国家档案馆解禁了2891份与肯尼迪总统遇刺案相关的机密档案。但在时任总统特朗普的干预下,其中300份机密文档未予公布。美国媒体披露,当时特朗普受到美国中情局和联邦调查局的游说,理由是防止美执法部门和情报机构获取信息的方式外泄。
此后,所有剩余文件原定于2021年10月公开,但时任总统拜登以新冠疫情为由推迟。拜登当时称,剩余文件将分两批公开,一批于2021年12月15日公开,另一批于2022年12月15日公开。两批文件公开后,美国国家档案馆内与肯尼迪遇刺案相关的超过97%的记录已经公布,但仍有约3%的记录未公布,约为3000份文件。
3. 解密信息
多年来,陆续解密的一批批档案十分庞杂,引发美国媒体关注的主要有以下几点。行凶前,奥斯瓦尔德就被美国联邦调查局和中情局双双盯上。联邦调查局新奥尔良分局的备忘录显示,联邦调查局在案发前一个月追踪过奥斯瓦尔德。一名探员写道,“古巴消息来源”令他盯上奥斯瓦尔德,但后来他们跟丢了。
美国联邦调查局总部
在另一份美国中情局档案中,肯尼迪遇刺前两个月,奥斯瓦尔德被监听到用断断续续的俄语同苏联驻墨西哥大使馆的克格勃官员通话。1963年9月,中情局拦截了一通奥斯瓦尔德打给苏联使馆的电话。当时中情局怀疑奥斯瓦尔德是一名克格勃特工。但其他解密档案显示,遇刺事件后,苏联政府将奥斯瓦尔德形容为“患有精神病的狂热分子”。苏联还担忧遇刺事件会让美苏的导弹危机再度升级。
古巴方面,时任古巴最高领导人卡斯特罗向美国表示,古巴与肯尼迪遇刺案无关。在奥斯瓦尔德遇刺事件上,时任联邦调查局局长胡佛的备忘录显示,联邦调查局曾提醒达拉斯警方注意一份对奥斯瓦尔德的死亡威胁,但当地警方没能保护好他。
2017年公布的解密文件中还包含一份令人匪夷所思的中情局备忘录。其中提到,英国剑桥晚报一名记者曾在肯尼迪遇刺25分钟前接到匿名电话,对方建议其致电美国驻英大使馆,能搞到“大新闻”。得知肯尼迪死讯后,该记者随即报警,警方也报告了英国军情五处。但美国媒体称,没有确凿证据显示这通电话确实存在。
4. 特朗普为何执意解密
美国现任卫生部长、肯尼迪的侄子小罗伯特·肯尼迪坚信,杀害自己伯父的凶手绝不只一人。小肯尼迪曾是民主党人,但在去年大选期间转投特朗普,帮特朗普争取到不少摇摆票。作为回报,特朗普承诺当选后给他一个内阁职位,并解密肯尼迪案。
肯尼迪事件带给特朗普的,有“福报”也有风险。去年7月,名叫克鲁克斯的枪手打伤特朗普耳朵,差点射杀特朗普。在行刺前,克鲁克斯曾在网上搜索“奥斯瓦尔德离肯尼迪有多远”。
美国分析人士普遍认为,鉴于美国历届政府对此案的结论一直是“精神不稳定的退伍老兵独狼作案”,剩余未解密档案含有爆炸性信息的概率极小,不会带来全新结论。多位美国历史学者也指出,并不指望数年后解密的资料能隐藏什么足以翻案的惊天秘密,只是能让民众多角度观察、尽量还原事件。
当然了,档案全部公开,究竟能不能让多年来甚嚣尘上的阴谋论消停些,也未可知。毕竟,在目前这些解密文件中,阴谋论各方似乎都能从中找到自己的论据。
根据美国媒体最新报道,共和党众议员安娜·卢纳将领导一个负责“联邦机密解密”相关工作的新工作组。在11日举行的记者会上,她放出惊人言论:“我相信现场存在第二名枪手。”据她透露,调查组计划召开听证会,传唤相关人员作证,目的是“向美国人民传达真相”。
至于这番言论究竟是博眼球作秀,还是真手握猛料,就得看后续进展了。
参考资料:央视新闻、新华社、参考消息、上观新闻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