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8年获重大突破!90后博士回国入职西湖大学
历经8年获重大突破!90后博士回国入职西湖大学
历经8年不懈努力,西湖大学特聘研究员邵思达带领团队在再生医学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他们研发出一种肺部靶向类药物小分子CMR316,能够有效激发肺部干细胞生长,为严重肺部疾病的治疗带来新希望。
邵思达
近年来,肺部疾病发病率持续攀升,尤其是特发性肺纤维化(IPF)等退行性肺部疾病,由于干细胞供应不足,导致肺功能持续恶化。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手段促进肺组织再生。
针对这一难题,邵思达团队从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的药物再利用库中筛选了上万种生物活性分子,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上。然而,该抑制剂在治疗糖尿病时的剂量无法在人体肺部产生效果。为解决这一难题,团队设计了一种吸入式药物制剂,通过改造分子结构,成功开发出安全性良好的CMR316。这种药物可通过喷雾器直接输送到肺部,在多个疾病模型及IPF患者肺样本中均表现出良好效果,且不会对全身健康产生影响。
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并将于今年夏天进入I期临床试验阶段。目前,研究团队正进一步开发具有新机制的化合物,以促进心脏、角膜、肾脏和结肠等器官的细胞再生。
邵思达1990年出生于天津,2009年考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邓宏魁教授的启发下,他对干细胞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2013年,他赴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师从化学生物学先驱Peter G. Schultz教授。在Schultz教授的指导下,邵思达克服了化学知识的短板,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化学生物学家。
2023年8月,邵思达全职加入西湖大学理学院,任特聘研究员,继续从事干细胞和组织再生方向的研究。他目前带领一个8人团队,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全局观。邵思达表示:“我深受两位导师的影响,邓宏魁教授教会了我瞄准重要科学问题、不畏难题的精神;Schultz教授则让我明白如何在面对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邵思达团队
谈及回国发展的原因,邵思达表示:“国内科研实力突飞猛进,科研发展机会很多,我希望能在这里有一番作为。同时,我也希望孩子能在中国长大,培养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