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毕节特色田园乡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毕节特色田园乡村: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7696836

近年来,毕节市七星关区鸭池镇干龙滩社区以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为契机,通过产业振兴、人居环境改善和社区治理等方面的创新实践,绘就了一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眼下,行走在七星关区鸭池镇干龙滩社区,只见一片片绿浪涌动的田野,一个个令人鼓舞的产业,一栋栋秀美整洁的民居……一幅美丽田园画卷跃然于眼。


作为市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干龙滩社区注重统筹谋划,紧扣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精准发力,逐步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产业旺起来

仲夏时节,青山灼灼,干龙滩社区风景如画。山间的稻田满眼碧绿,微风吹来,禾苗一起一伏,泛起层层碧波。

干龙滩社区一直有种植水稻的传统,为激活传统产业、建设高标准农田、打造产业示范点、促进农旅融合发展,2023年社区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方式,在地势及水热条件适宜的干龙滩社区5组,打造“乡愁农耕+亲子体验”农旅融合梯田建设示范区。


产业发展,技术是关键。干龙滩社区邀请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的专业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对现场查勘、田块平整、筑坎、翻耕、育苗、栽种、施肥、管理等进行科学指导。“现在是插秧的季节,每天都有十几名居民在田里劳作。”干龙滩社区党支部书记孙爱军介绍,目前社区发展梯田120余亩,接下来将进一步扩大规模。

干龙滩社区以“三清五治”为载体,盘活闲置房屋、圈舍、空地、设备等资源,在充分征求居民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制定产业发展规划,争取东西部协作资金,助力发展梯田水稻种植项目,并采购安装大米加工设备,发展大米加工及包装产业。截至目前,社区集体经济增收20万余元。


“群众对发展农特产品的积极性非常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点带面,把闲置的资源利用起来,共同发展特色农业。”孙爱军介绍,社区现有水产养殖、葡萄采摘园等多种产业项目,经济效益显著。

干龙滩社区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积极发动群众,整合各类资金修建产业机耕道4000米,实施“家庭农场”灌溉井及储水池工程,为产业发展奠定基础;组织群众建设家庭农场,发展种植葡萄、蓝莓等;引导居民通过资金和土地入股合作社、到合作社或家庭农场务工,拓宽了居民增收渠道,有效激发合作社发展活力。

家园美起来

该社区11组居民李桂春积极响应社区号召,主动对家里的厨房和厕所进行改造。贴瓷砖、安地板,改造后的厕所焕然一新,以前杂乱的厨房也变了模样,还配备了洗菜、洗碗池和排水系统,整洁美观又舒适。

在社区的宣传引导和李桂春等群众的示范带动下,社区居民自觉加入到“三改”(改厨、改厕、改圈)队伍中来。


为提高群众积极性,干龙滩社区以治“八乱”为突破口,通过召开院坝会加大宣传力度,带动居民进行治理,并鼓励居民打造“四小园”,把房前屋后的零星土地打造成菜园、花园。

近年来,该社区动员居民积极参与“八乱”整治工作,全力打造整洁、宜居、美丽的农村人居环境,社区面貌焕然一新。

现在,经和居民协商,由社区统一在各户院坝及房屋周边绘制规范停车位60余个;社区建成“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区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转运处理体系,实现社区垃圾日产日清。

社区治理“强”起来

近年来,干龙滩社区通过党组织引导“壮骨”,与居民共商共建,为社区发展凝聚智慧力量。

干龙滩社区位于城乡接合部,风光旖旎,适合发展近郊游。“便利的交通,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2023年5月,部分居民向社区“两委”提出建议,将社区的水泥路改为沥青路,打造健康步道,既美化环境,又能带动社区近郊游。


为了让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干龙滩社区积极探索“乡贤”参与乡村振兴新路径,组织社区干部和居民代表赴遵义市凤冈县和湄潭县考察学习,并开展乡贤茶话会系列活动,把本社区的创业成功人士、退休干部、老党员、老教师等“乡贤”邀请到社区座谈,共话家乡发展。同时,加强与七星关区人大、妇联、工会等相关单位部门对接,采取集中会商、居民代表民主协商等方式,引导居民参与巡逻巡护、矛盾调解、监督宣传等活动,构建“联防、联调、联治、联建”工作格局。

“社区怎么建,居民自己说了算。”多年来,干龙滩社区通过线上和线下收集居民对社区的诉求、需求等信息,进一步明确居民对社区共建的需求和期待。

“我们提议修一条柏油路,通车后进城只要15分钟,出行更便捷。”孙爱军回忆,干龙滩社区离城约11公里,缩短城乡距离一直是居民的心愿。社区“两委”的提议得到居民的大力支持,大家积极参与讨论,为社区建设出资出力,于今年5月修通了干龙滩社区上坝至邱家桥通村柏油路。


“居民参与进来,不仅增进了居民对社区的了解,还为社区各项工作的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孙爱军表示,通过共商共建的方式,进一步激发居民主人翁意识。

发展共建汇民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为推进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干龙滩社区整合资金,建设污水处理系统,修建标准公厕、卫生室和产业机耕道,并组织对辖区锄头、犁、镰刀、风簸、石磨、扁担等农耕文化器具进行收集,打造干龙滩文化名片。同时,会同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艺术学院,将乡村院落设计融入“乡愁符号”,不断完善社区功能,做到居民有需求、社区有服务。

下一步,干龙滩社区“两委”将进一步发挥居民“连心桥”、民意“直通车”作用,推动社区共商共建,更好地服务居民,建设和谐美丽家园。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