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衰减对二手车价格的影响愈发明显,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电池衰减对二手车价格的影响愈发明显,消费者该如何选择?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动力电池的衰减问题逐渐成为消费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于购买了2016年前后车型的车主,动力电池的衰减现象已愈加明显,且随着"脱保期"的到来,如何应对电池老化成为了二手车市场的新挑战。
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通常使用磷酸铁锂或三元锂技术,虽然这些电池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可以维持8到10年的使用寿命,但由于频繁的充放电循环、温度波动等因素,电池的容量会逐渐下降。专家指出,电池寿命的核心衡量标准是循环寿命和日历寿命,通常电池使用至循环次数达到3000次(磷酸铁锂电池)或2000次(三元锂电池),其最大容量将降至初始的80%左右,续航里程会明显缩水。
然而,虽然电池衰减并不意味着电池完全不能使用,但它的衰减程度直接影响着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这一变化对二手市场的价格产生了直接影响。
从2016年起,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实施了8年或12万公里的质保政策。随着这一质保期的到来,新能源汽车车主面临着电池衰减、换电池费用高昂等问题,进而影响了二手车市场的供需关系。
在广州等二手车交易市场,了解到新能源车的电池健康状况在二手车交易中扮演着关键角色。特别是那些已经使用五年以上的二手新能源车,其电池衰减明显,续航大幅缩水,导致其在市场上的售价大幅下降。据业内人士透露,部分新能源车在七、八年后,由于电池衰减问题,价格可能只剩新车的两三成,这不仅让车主更难以出售,还使得潜在买家对高年限的二手车保持警惕。
由于电池衰减的影响,许多消费者表示,他们更倾向于购买三到五年以内的二手新能源车。这一趋势让新能源汽车在二手市场的折价幅度更大,尤其是在"脱保期"后,电池更换费用成为消费者决策的重要因素。
对于那些电池已经严重衰减的车型,车主面临的选择主要是更换电池或换车。然而,电池更换的高昂费用使得许多车主选择更换车辆。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新能源汽车的动力电池成本占整车价格的20%以上,因此更换电池的费用往往让车主望而却步。而电池的维修也并非易事,拆开后重新封装和密封电池不仅存在技术难度,还可能导致电池性能下降,风险较高。
在此背景下,部分新能源汽车4S店建议车主选择"以旧换新",特别是在电池衰减严重的情况下,换车往往比更换电池更为划算。
为了应对电池衰减带来的挑战,一些新能源汽车品牌开始推行延长质保的政策。例如,极氪等品牌已开始在新车型中推广"三电系统终身质保"的服务,并降低质保政策门槛,以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信心。此外,厂家还通过与第三方维修机构合作,进一步提升售后服务水平,确保电池的健康状况能够得到及时检测和处理。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延长质保和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有助于缓解电池衰减带来的风险。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会长王都指出,建立由电池企业、主机厂、第三方检测机构和维修企业共同参与的售后服务体系,能够保障消费者在新能源汽车使用过程中的知情权,促进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看,电池衰减对二手新能源汽车市场价格的影响不容忽视。虽然电池衰减并不等于电池完全失效,但其直接影响续航能力的事实让消费者在购买二手新能源车时面临更多顾虑。而面对这种挑战,延长质保期和完善的售后服务无疑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稳定市场的重要举措。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行业政策的逐步完善,新能源汽车在二手市场中的价值将会逐渐回升,消费者也能获得更加透明和可靠的保障。
本文原文来自汽车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