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世界犀牛日:非洲犀牛生存现状与保护行动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世界犀牛日:非洲犀牛生存现状与保护行动

引用
1
来源
1.
https://finance.sina.cn/esg/2024-09-21/detail-incpwvfr0181613.d.html

2024年9月22日是第15个世界犀牛日。作为非洲五大动物之一的犀牛,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危机。从盗猎到栖息地丧失,从气候变化到疾病传播,这些威胁正严重威胁着这一物种的存续。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为此发起了濒危旗舰物种保护特展,呼吁公众关注并参与野生动物保护行动。

广袤的非洲大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家园,“非洲五大”之一的犀牛就生活在这里。从各时期数据来看,非洲白犀和黑犀的栖息地分布较为分散,同时,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犀牛的生存面临着诸多威胁,包括栖息地丧失、盗猎、气候变化、一定区域内的生物量过剩以及疾病的传播。这些因素都对非洲犀牛种群的生存带来了负面影响,也是犀牛如今保护工作面临的严峻挑战。自19世纪末欧洲列强对非洲殖民以来,非洲犀牛种群数量已大幅减少。

根据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白犀牛已不足16000头,而极度濒危的黑犀牛仅存约6200头。

盗猎

盗猎持续威胁着犀牛的生存。自2002年,津巴布韦的盗猎问题日益严重;到了2008年,南非的盗猎事件急剧上升。从1990年到2007年,非洲大陆平均每年约有50头犀牛被盗猎,而在2008年,盗猎数量猛增至原来的三倍。2015年,南非被盗猎的白犀和黑犀数量高达约1300头。过去十年中,近万头非洲犀牛被盗猎。盗猎导致犀牛种群数量下降速度已经超过它们的自然繁殖速度,这给犀牛的存续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栖息地丧失

土地用途的改变同样威胁着犀牛的生存。原本适合犀牛繁衍生息的栖息地,逐渐被人类用于定居与放牧。随着公路等基础设施的扩建,犀牛的栖息地进一步遭到破坏和压缩,生活范围逐渐缩小。同时,这也使盗猎者更容易接近犀牛,增加了其面临的风险。

生物量过剩

栖息地丧失和破坏,又导致一定区域内生物量过剩,这也对犀牛种群产生了负面影响。生物量过剩是指大型哺乳动物的总生物量(或密度)超过了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承载能力。当总生物量超过生态承载量时,尤其在干旱季节,犀牛可能面临食物短缺的困境。例如,黑斑羚与白犀牛争夺低矮草丛的食物,以及白斑羚和非洲象与黑犀牛在稀树草原灌木丛和林地中分享有限的自然资源。如果一个地区犀牛的密度过高,不仅会影响其种群的生存,还可能限制其繁衍。

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样不容忽视。尽管气候变化模型显示,大部分犀牛栖息地的年平均降雨量变化较小,但“极端”天气的频率和强度正在增加,干旱期变得更加漫长和严峻。气候变化不仅减少了犀牛栖息地面积,还降低了栖息地质量,直接影响食物供给。例如,2016年非洲南部的严重干旱,被认为是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大量白犀牛死亡的潜在原因之一。

疾病

虽然疾病对犀牛的影响不如盗猎频繁,但其危害同样致命。比如,结核病和炭疽曾在纳米比亚埃托沙国家公园、肯尼亚纳库鲁湖国家公园以及南非克鲁格国家公园导致犀牛大量死亡。

我们需要从源头端打击盗猎,加强数据管理,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制定监测方案以预防重大风险。在必要时做出应急计划,以缓解自然资源不足对犀牛种群造成的影响。同时,从消费端倡导减少对犀角制品的需求,防范非法犀角贸易也至关重要。例如,WWF南非办公室就自2003年起实施黑犀牛栖息地扩张项目,使用直升机将犀牛倒挂转移至更安全、适宜的新栖息地,以缓解盗猎和生物量过剩等因素给犀牛种群带来的压力,使它们能够在新家园繁衍生息。

过去十年,WWF中国也通过发起“可持续旅行联盟”和“绿色收藏”等倡导活动,推动行业和目标群体对犀角及其他非法野生物制品贸易的“零容忍”态度。

虽然无法深入到保护一线,但我们可以通过拒绝消费犀角等濒危物种制品,与熊猫君一起携手创造一个有你、有我、有犀牛、有无数野生动植物共生的“中国式浪漫”的和谐画卷。

说到“中国式浪漫”,我们的祖先从很早以前就将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动物的形象呈现出来,根据现实中每种动物的特点,赋予其丰富多彩的象征寓意。走过时间的长河,我们纵览五千年的文化传承,透过形形色色、栩栩如生的动物造型文物,也像祖先一样不断地探索未知、审视自我。

9.22 “世界犀牛日”
WWF携手观复博物馆
共同组织策划
“同行有你——濒危旗舰物种保护”特展
将在观复博物馆(北京馆)工艺馆(东厅)与大家见面,持续至2025年1月5日。

本次特展共分为“太平有象”“心有灵犀”“虎虎生威”三个部分,汇集近百件象、犀、虎等动物造型的珍贵文物,以文物溯文明,同时唤醒公众对野生动物的关注。

我们在观复博物馆盼你同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