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圈思维:从"为什么"开始思考的力量
黄金圈思维:从"为什么"开始思考的力量
黄金圈思维模型是一种强大的思维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地影响他人、做出决策并实现目标。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深入探讨黄金圈思维的核心理念及其实际应用,帮助读者掌握这一思维模型的精髓。
一、为何学习黄金圈思维?
史蒂夫·乔布斯在苹果公司产品的发布会上,为了激发人们购买的热忱,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突破和创新,我们坚信,应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我们改变世界的方法是,创造出设计优美、使用简单、上手容易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做出了这款特别棒的电脑。你想试一试吗?”
马丁·路德·金在激动人心的演讲中,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有一个梦想”,而不是“我有一个计划”或“我有一个方案”。他不断强调自己相信的那些事情,以此吸引那些跟他有共同信念的人。
在《从为什么开始》这本书中,作者西蒙·斯涅克还讲了很多类似的故事,包括哈雷摩托、迪士尼、西南航空等公司,还有约翰·肯尼迪、罗纳德·里根等知名人物,他们的思维方式、做事方式和沟通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为什么”开始,而这正是黄金圈思维的核心所在。
二、什么是黄金圈思维?
黄金圈思维是由3个同心圆组成,分为内圈、中圈和外圈。
- 内圈:为什么(Why)——目标
- 中圈:怎么做(How)——行动
- 外圈:是什么(What)——成果
它们可以分别对应大脑的3个区域:
- 本能脑:大约3.6亿年前,爬行动物演化出了原始的“本能脑”,能够对环境快速做出本能反应,比如遇到危险时,要么马上战斗,要么立即逃跑,遇到猎物时就立刻捕食,此时只有“直觉”,没有情感,也没有理智。
- 情绪脑:大约2亿年前,哺乳动物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进化出了“情绪脑”,可以帮助我们做出行动和决策,在恶劣的环境中趋利避害,比如恐惧情绪让自己远离危险,兴奋情绪让自己专注捕猎。
- 理智脑:大约250万年前,在人类大脑的外侧区域——新皮层,进化出了“理智脑”,能够帮助我们理解数据和事实,进而产生语言、创造艺术、发展科技等。
我们的习惯、情绪和时间,也可以对应到大脑的3个区域,驾驭习惯主要靠本能脑,管理情绪主要靠情绪脑,而掌控时间主要靠理智脑。
一般人的思维习惯都是从外到内的,也就是从“是什么”开始;而优秀人的思维习惯则恰恰相反,他们懂得运用逆向思维,由内而外进行深度思考,也就是从“为什么”开始,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会让很多事情变得更容易。
三、如何把黄金圈思维转化为行动?
要想把黄金圈转化为行动,实现更好地影响他人,关键不是告诉他人“是什么”或“怎么做”,而是给出“为什么”的理由。
比如,一个求职者在面试之前,如果能听从自己的内心,并竭尽所能去了解公司的各种信息,把自己的内在动机与公司的愿景联系起来,那么将会获得更大的机会。
在招聘面试数据分析师的时候,通常都会问一问题:“你觉得为什么我们公司应该录用你?”
很多面试者可能会开始做自我推销,谈论自己有什么技能、优势和经验等。然而,动力比能力更重要。一个人就算能力再强,如果没有动力去做这件事,最终也是很难做好的。
运用黄金圈思维,求职者可以说:“每天激励我起床的动力是……根据贵公司网站的信息,我觉得这也正是贵公司所秉持的信念。所以,我为什么不来申请成为贵公司的一员呢?”
这种从内心动力开始说起的做法,可以与面试官的“本能脑”直接对话,从而建立更加真诚的联系。
黄金圈思维是一种多功能的工具,有许多种不同的用途,应用范围可大可小。我们可以用它来提升自己,也可以用它来激励团队,还可以用它来管理企业……这就好比一把锤子,既可以用来钉一颗钉子,也可以用来建一所房子,还可以用来建设梦想家园。
我们不妨把“为什么”看作是一块拼图,当你明确知道自己这块拼图的样子之后,就更容易判断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位置,进而更笃定地做出决策。
如果其他人看见你的拼图,就能知道你们之间的拼图是否契合。如果契合,图像就会开始成形。按照DIKW模型,当完成拼图之后,就会形成智慧。
人生有两种活法,一种就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另一种就像玩拼图游戏,带着明确的目标感,知道自己手中那块拼图的样子,然后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启动黄金圈思维的关键,就是要找到“为什么”,也就是要找到深层的内在动机。
在《如何启动黄金圈思维》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找到“为什么”的7个步骤:
我认为其中3个步骤非常关键:
收集你的故事
从过往积累的经验、接触过的人、经历的事中,挖掘那些最深刻的记忆、那些决定性的时刻,把它们收集和记录起来,建立与过去的联系,挖掘其中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找到你的主题
分享和讨论自己的故事,发现贯穿人生的主题,产生一种目标感和使命感。草拟你的为什么声明
试着用一句话声明自己的使命宣言,要尽量做到清晰、可操作。
如果你可以把自己的“为什么”浓缩为一句话,你就更有可能记住它,也就更有可能去践行它。
我找到的“为什么”是:用数据赋能成长,让人生更加美好。
我所做的很多事情,包括工作、生活、学习、写作、制作和优化数据赋能系统等,都是围绕着这个“为什么”来展开的,这为我源源不断注入新的能量。
否则的话,如果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会人云亦云,随波逐流,有空闲时间也会用玩游戏或看短视频去填满,可能一生都会碌碌无为。
最后的话
找到自己内心的“为什么”,可以为工作和生活注入激情。
据说,ChatGPT的创始人山姆·阿尔特曼的“为什么”是:用通用人工智能造福全人类。
我们不妨敞开自己的心扉,着眼于更加长远的发展,努力找到自己的“为什么”,然后全力以赴去做,具体“怎么做”就是对“为什么”的践行。对我来说,“怎么做”的方法是:不仅有系统的赋能方法,而且有高效的赋能工具,以生命影响生命,以行动启迪行动。
当我心不静时,用心写作,这让我获得理性的思考和良好的习惯。
当我气不平时,健身运动,这让我获得健康的身体和积极的情绪;
当我事不顺时,深度学习,这让我获得成长的能量和精进的时间。
找到“为什么”,想清楚“怎么做”,这只是梦想之旅的开端,真正的难题是将它们付诸实践,并应用于工作和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