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川军遍及全国,对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抗日战争时期,川军遍及全国,对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中,四川作为抗战的大后方,不仅提供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更以川军的英勇奋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据统计,四川在抗战期间共征召350万士兵,其中65万人为国捐躯,他们的足迹遍布全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翻开历史,中国人民曾经十四年的浴血抗战,最终赢得了胜利。可以说,我们今天在联合国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席位和当年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作出的巨大的牺牲和贡献是密不可分的。
在全国抗日战争当中,对整个儿战争支出的财力和物力,以及从损失惨重的程度上来讲,排在首位的,毫无疑问,是四川。
在抗日战争时期,四川总共征兵了三百五十万人,最后统计下来,死伤超过了六十五万人,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所有地方,相当于守住了五分之一的国土。但是,代价也是惨重的。
在抗日战争当中,由四川人组建而成的川军参加了二十八场大型的会战。这支战斗力强,令日本侵略者胆颤心惊的队伍,他的名字是所有人都记得的。据统计,在八年的抗战时期,每十五名四川人里面就有一人会参军,成为一名抗日士兵,走向前线。到最后,兵源开始枯竭的时候,为了补充兵力,四川人当中,就相继出现了娃娃兵,也就是说,在青年不足的情况下,四川许多十二三岁到十七八岁的未成年人也扛起枪支,走向了战场。
四川人民在那个时候,作出的巨大的牺牲是巨大的,但也是值得的。在全国的抗日将士里面,每五个人里面,有一个人就是来自四川。所以,在当时甚至出现了一个说法——无川不成军。
那么,四川为什么是成为抗日战争当中作出巨大贡献最大的,在三方面,也就是人力,物力和财力上都排到了首位的一个地方呢?
其实,这里面有一个比较特殊的情况和性质。四川,人称天府之国,还有少不入川,老不出川,这些说法都是赞美四川很养人。也就是说,年轻人别轻易到四川,四川太安逸,容易让一个年轻人在太好的生活环境里失去前进的能动性,至于老人,年龄大了,就在四川那个地方养老,也不需要去其他地方了。从这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四川的地理环境好,对于物资的生产自然是很高的。
第二方面,当时四川作为一个抗日战争的大后方,这里生活着许多的人,人口较多,在兵源的补充上,其保障性是很大的。
相对于四川,北方的各个省份自从日军开始侵略以后,战乱之中造成的许多灾患使得人人自危,再加上能打仗的都去打仗了,想要在当地进行征兵补充兵源,那是十分的困难的。
四川作为大后方,这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的输出,自然也就有了基础的保障性。但是,这些输出还需要一个带头人,这个人就是当时的四川政府主席刘湘。
刘湘本身也是一个盘踞在四川的大军阀,但是,蒋介石因为一直希望军阀都国家化,也就是说,蒋介石想要让那些所有的大军阀都听他蒋介石的命令,而刘湘本身又和蒋介石有摩擦,更是看不上蒋介石在日本侵略者进入东北以后,蒋介石的所作所为。再加上刘湘想要利用抗日战争来摆脱蒋介石对自己的控制,于是,他在自己的地盘内,动员所有力量,向前线一直输送抗日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