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特色火锅,这7道火锅是我最想尝试的系列~
中国各地特色火锅,这7道火锅是我最想尝试的系列~
随着天气转冷,火锅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首选。在中国,不同地区有着各具特色的火锅,从海南的糟粕醋火锅到东北的酸菜白肉火锅,每一种都承载着当地独特的饮食文化和历史传统。本文将为您介绍七种最具代表性的地域特色火锅,带您领略中国火锅文化的多样性。
海南糟粕醋火锅
在海南,有一道菜比椰子鸡更出名。它就是起源于海南文昌铺前小镇,拥有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传统地方菜——「海南糟粕醋火锅」。它是海南人的专属酸汤火锅,在当地人心里,什么泰国冬阴功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糟粕醋”是整个火锅的灵魂。
不过它的出现也是机缘巧合,海南岛长夏无冬,光热充足,适合稻米生长。海南人习惯用多余的谷物酿制米酒。米酒取尽后,剩余酒糟会继续密封在酒坛里发酵,变成酸中带甜、谷香四溢的醋酸。将醋酸用水稀释,加入高汤、秘制辣酱和蒜油,融合醋、米、蒜、辣椒4种风味、通体金黄的糟粕醋火锅汤底就做成了。虽说糟粕醋和其他火锅底料一样,都是可以加任何食物,但最好吃的吃法还是加入海鲜。提前将海鲜处理干净,水沸锅开之后就可以加入锅中,经过酒糟发酵的糟粕醋有一股酒香,既可以去除掉海鲜中的腥味,又能够提升鲜香。待锅内再次沸腾之后,就可以开始品尝这鲜美的佳肴了。
但吃糟粕醋火锅可一定不能少了海菜、扇贝、鲜牛肉、各种水产类都可以,海菜,是我的最爱!肉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往锅里下海菜了,烫个3-5秒左右,口感是最好的,将夹带着浓郁汤汁的海菜送入口中,一次咀嚼,满腔爽脆!
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牛肉火锅成名于上世纪40年代,传统做法是将沙茶酱加入锅中,用浓汤做锅底,后来逐渐化繁为简,涮牛肉的锅底只剩下牛骨清汤和白萝卜,更有利于尝出牛肉本来的味道,潮汕美食最讲究‘大味至淡’。广东是一个不太能吃辣的身份,美食大多保留原汁原味、清淡养生为主。
北京涮羊肉火锅
说起北方涮锅的历史,老北京的铜锅算是火锅界的老祖宗。铜锅涮羊肉,铜锅内煮清汤,肉放进锅内涮,即熟即吃,沾上地道的麻酱和香料。铜制的锅身导热快,升温快,长时间炖煮,汤底也不会变味。
北京涮羊肉火锅是铜锅涮羊肉,全身只有百分之四十的肉可以用来汆汤食用,分别是黄瓜条、磨裆、大山叉、小山叉、上脑等七个部位,质地有别,肥瘦各异。老北京的火锅和其余地方不同,它的锅底是清水,里面只放些葱姜,这锅底就调好了,反而是对羊肉的要求非常高,这种羊肉必须要手切的,薄薄的一片摆放在盘子上,拎起来要不能掉,这种才是好的羊肉,再吃老北京火锅时,蔬菜是比较少的,大多数是各种手切羊肉再搭配上麻酱,那小味,甭提有多爽了嘿,拿捏住了。
云南野生菌火锅
野生菌火锅是云南特有的美味,楚雄野生菌火锅是云南六大名吃之一,食材生态、味道鲜美,是无数食客的最爱。云南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森林类型、土壤种类以及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孕育了丰富的野生食用菌资源,种类多,分布广,产量大。
野生菌火锅采用老菌汤作为汤底,将7种以上野生菌干片,加上高钙骨料混合经7小时熬制而成。加上其独家研制的菌碟(将干菌发开后,进过焙制、炒干后加入小米辣制成),配合野生菌火锅来吃,既不会夺走野生菌的香味,也能弥补食客喜香好辣的饮食习惯。夏秋季节正是吃菌子的好时节,鸡汤为锅底,然后煮各种各样的菌子,分别有见手青、竹荪、鸡油菌、老人头、青头菌、松茸、鸡枞菌等等。
牛瘪火锅
牛瘪火锅是贵州省黔东南和广西西南地区的苗族、侗族美食,为贵州黔东南地区待客上品,传说有健胃助消化的功效。
听闻该火锅是将在宰杀前用上等的青草加中草药材喂饱牛,宰杀后把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拿出来,挤出其中液体,加入牛胆汁及佐料放入锅内文火慢熬后煮出来的汤底。火锅底料在未煮之前,闻着有股淡淡的腐草味,随后将牛肉牛杂倒入火锅中,但是在煮的时候有一点牛粪味。吃起有一股药味还有一点苦。虽然可以自己调制蘸碟,但还是压不住那个味,汤底里加入了石菖蒲和藿香川芎等香料,会越吃越香。(以上都是网上查询的一些对于牛瘪火锅的见解,小编也没吃过,想尝试,但又不敢尝试,不知道大家敢不敢试一下这样的特色美味呢?)
酸菜白肉火锅
这是一道东北地区满族传统风味菜肴。酸菜是用大白菜做的,微酸而爽口,即可以做饺子馅也可以做火锅。东北的酸菜白肉火锅,同样也是用紫铜木炭火锅,上好的骨头汤做锅底,把酸白菜切成丝放进锅里煮,八成熟的白肉切成薄片下锅涮着吃,有酸菜做中和,肥而不腻,最能体现猪肉鲜嫩的一面。
不过听说基本上每个东北人都会做,尤其是天冷了,更少不了这个火锅,它就是酸菜白肉火锅,做法简单,就是用酸菜和五花肉为主,但汤汁却是用大骨头熬煮出来的,酸菜的清爽直接中和了五花肉的油,看似不相关的两种食物,但搭配起来却别有一番滋味。蘸上麻酱吃,味道一绝。小编是南方的,一直对北方的美食有着很大的向往,不过一直都没机会去尝试一下,希望口罩时期过后,也能去北方地区尝一尝北方的美食。
广东海鲜打边炉
“海鲜打边炉”广东风味的小吃。“打边炉”就是广东人说的吃火锅,南方人好补,爱熬汤,“打边炉”特别讲究汤底,汤底要靓,是由鸡、猪骨和海鲜熬制了好几个小时的高汤配上淮山、枸杞、桂元肉、党参、玉竹等各种煲汤常用的中药材,这样的汤很有营养,而且老少咸宜。
主要的配菜还是基尾虾、花甲、琵琶虾、鲜八爪鱼、鲜墨鱼,潮州丸子、鲜鱼片、金针菇、牛肉片、猪腰、生菜等,基本都是“见火就熟”的配菜,味碟搞的很丰富,有蒜蓉味、辣酱味、腐乳味、豉油黄味。火锅,细腻的南方就是这样温情脉脉,连火爆的打边炉也变得温润起来。这锅中的鲜美甘甜,已经足以使每种涮料都变得气质独特起来。(这样的打边炉吃法,在海南几乎每家也都会这么吃哦,可能这就是海南人与广东人的口味比较相似原因吧)
以上几款也是我最想尝试的啦(讲着讲着眼泪从嘴角流下来)。不知道大家天气冷了都想吃什么样的火锅呢?或者你的家乡有没有哪些特色的火锅可以向我种草一下的嘛?欢迎在评论区互动分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