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空中2马赫水下200节,中国正研究跨介质反舰导弹,专打水线以下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空中2马赫水下200节,中国正研究跨介质反舰导弹,专打水线以下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130A03CHU00

近日,南华早报刊登了一篇关于中国跨介质反舰导弹的报道,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新型导弹能够在空中和水下自由切换,具有极高的突防能力和打击精度,被认为是未来反舰作战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般来说,在看到这类报道时,应当顺藤摸瓜去看看消息源。这篇文章提到,中国的国防科技大学科研团队在两年前就发表了相关论文。在中国知网上查询,确实可以找到这篇论文。论文发表在《固体火箭技术》这种专业性学术期刊上,足以证明其价值。

按照介绍,这种先进反舰导弹,可以从空中飞行状态丝滑转换为水下航行状态。其攻击全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首先,在空中进行超音速巡航,速度可达2.5马赫,高度在10000米;然后,速度降至2.2马赫,飞行高度降至10到15米,进入掠海飞行段;接着,导弹扎入水中,开始水下高速巡航,深度10米,速度约100米/秒(370公里/小时);最后,在完成7到10公里的巡航后,深度降至100米,进入水下机动阶段,此时距离目标仅3到5公里。

这种新型装备确实很“新颖”,如果成功研发,那么在中国军队历史上当属首次。从技术上看,在文字上是很好解释的,就是用跨介质发动机技术将超音速导弹与高速鱼雷的动力技术相结合。两种技术在武器装备发展史上应该说不是什么新面孔:超音速导弹方面,中国的“鹰击”系列就是典型例子;高速鱼雷方面,前苏联曾在上世纪60到70年代期间,设计出了一款“超空泡鱼雷”,型号为VA-111,其水下速度最高可达100米/秒。

两个关键词,“跨介质发动机”和“超空泡”,我们一个个来解释。先说说“跨介质发动机”,国防科大研究的这型导弹,其采用的是跨介质冲压发动机。冲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飞行器在高速飞行时,高速气流冲进发动机进气道,并在内部扩张减速,将动能转化为压力能,再经燃烧室与燃料混合燃烧,将温度提升到2200℃甚至更高,最后高温燃气在推进膨胀管内膨胀加速,经发动机喷口高速排出形成推力。

这种跨介质冲压发动机在空中飞行时,采用的是固体火箭冲压工作模式,即将固体火箭燃料点燃后产生的高温高压燃气,与进气道中高速冲进的空气,还有氧化剂混合燃烧,再利用冲压原理从喷口喷出,形成强大推力,推动导弹飞行。这种发动机在战术导弹上的应用居多。

而在导弹进入水下之后,其推进方式是水冲压工作模式,水冲压发动机,从字面来看也可知其应用了冲压原理,只是进入扩压室的不是高速气流,而是水流,与之反应的也是能够遇水活跃的金属基燃料,或者,在国防科大论文里使用的硼基富燃料推进剂。

接下来再介绍下什么是“超空泡”。“超空泡效应”(Supercavitation)简单来讲就是在物体周围制造一个“空泡”将其包裹住,以此来尽可能抵消水体对物体运动产生的阻力,从而实现在水下的高速航行。那么如何制造这个“空泡”呢?前面提到的VA-111鱼雷,就是在其最尖端处安装了一个特殊的金属鼻锥,其原理是,当水体在流过一个金属物体的尖锐转角,并被加速到较高的速度时,压强就会迅速降低至低于蒸气压的水平,此时就会发生“超空泡效应”,这种效应通常见于轮船螺旋桨和泵桨叶的边缘,只是在鱼雷开发中极少出现,世界上拥有,以及正在开发类似高速鱼雷武器系统的国家,屈指可数。

有人可能会说,这不是讲了吗?这是一种反舰导弹,打军舰用的。没错,但很笼统,相信军迷小伙伴们也看出来了,这种新型武器打击的是敌军战舰水线以下的部分,如此一来咱们又要分情况来说明了。假设目标舰艇是驱逐舰和护卫舰这一级别的,那么没什么好担心的,本来我国反舰弹药的威力就“异常恐怖”,只要命中就能将一艘数千吨的驱逐舰炸断,如果是在水下爆炸,那产生的破坏力只会更大。

但如果目标是“尼米兹”或者“福特”这种10万吨级别的超级航母,那就不一定了。美军曾在2005年,进行过一场著名的试验,他们将已经在1996年退役的,排水量8.4万吨的“小鹰”级常规动力航母3号舰“美国”号(CV-66),拉到了大西洋公海海域,对其进行了一场武器试验,在大约4周的时间里,美军动用了包括航弹、水雷、鱼雷、炮弹、反舰导弹、高爆炸药等几乎各种常规武器弹药,轮番攻击这艘为美利坚海上霸权征战了数十年的“老将”,结果就是,这位“老将”在这番猛烈攻击之后依旧屹立在海面,最终是派人登船,引爆炸药同时打开通海阀才将其送入海底。

这是一艘无论是性能还是吨位,都比不上“尼米兹”级以及“福特”级的常规动力航母,而航母这种大型水面战舰,在建造完成后通常会进行抗冲击以及抗沉性试验,在不考虑美军已经失去“金牌损管”等人为因素的条件下,这种大型军舰自身的抗打击能力,理论上比驱逐舰护卫舰等作战舰会更高,因此我们不能完全保证一发跨介质反舰导弹就能让强敌的大型航母失去作战能力。

不过,这种先进导弹或许会成为“东风快递”的“金牌助手”。理由就是,它的突防能力非常强,且攻击末段是在水下,能够对敌舰水线以下部分造成重创,特别是推进装置和转向舵,这样可以使航母这样的大型军舰失去机动能力,接下来再由“东风快递”对航母的甲板以及舰桥实施打击,以求彻底瘫痪航母的作战能力。

面对航母这种抗沉性极强的大型水面作战舰,我们反介入作战的目的不是为了去击沉它,而是要让它失去起降舰载机、继续进行编队指挥的能力,当他们的航母编队失去制空权、前沿预警、编队指挥能力以及制电磁权保障之后,这支舰队就只能退出战斗了。但航母虽大,可在茫茫大海中也是一叶扁舟,想找到并且定位它非常困难,好在我国能做到。如果能够瘫痪其机动能力,那么对于火箭军以及负责引导“东风快递”的前沿单位来说,作战难度将进一步降低,任务成功率也将进一步提升,而这种跨介质反舰导弹,就是能瘫痪敌军大型航母的利器。

最后,我们来引申下,这种跨介质反舰导弹,目前还未见到实物,但跨介质飞行器,我国科研团队已经开发出试验样机了,并且与这篇论文的发表时间差不多,都是在2年前。当时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科研团队,成功利用他们研制的潜空跨介质航行器“长弓1号”“长弓2号”,搭载高清摄像机与数传电台,完成大气边界层与海洋边界层的界面观测。

这种跨介质航行器,据介绍,能够在空中、水面以及水下切换自如,还能负重1公斤,最大潜深100米,与今天讲的跨介质反舰导弹的最大潜深一样。这种跨介质武器装备研制成功之后,不仅能提高突防能力,还能提供更多变的攻击方式和路线,足以将任何对手打得措手不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