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中的"不见":一个词汇的多重意境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古代文学中的"不见":一个词汇的多重意境
引用
百度
1.
https://zhidao.baidu.com/question/403319391688546205.html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不见"这个词汇常常用于描绘难以察觉或难以寻觅的情境。从《易·艮》到《东周列国志》,从韩愈的《琴操·拘幽操》到清《睢州志》,"不见"一词在不同作品中展现出丰富的意境和表达效果。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不见"这个词汇常常用于描绘难以察觉或难以寻觅的情境。在《易·艮》中,"行其庭,不见其人"描绘出一种庭院深深、人影难觅的意境。韩愈的《琴操·拘幽操》中,"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和星",形象地表达了早晨不见阳光,夜晚不见星辰的幽暗环境。《东周列国志》中,"谓文公曰……言讫不见",暗示了神秘的对话结束,人物突然消失。清《睢州志》中,"炎荒万里客初归……不见石仙袁少保",传达了一种寻找无果的失落感。
"不见"也用来强调不易察觉的矛盾或隐患。《左传·成公十六年》提到"不见是图",意味着要防备那些看似微不足道但可能引发问题的细节。在《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三回,朱英观察春申君三天无动静,意识到自己的建议未被采纳,感叹自己可能面临危险。
此外,"不见"也出现在表达阅读或了解事物的程度上。如《梁书·任昉传》描述任昉博览群书,"坟籍无所不见",足见其学识渊博。而李渔的《奈何天·惊丑》中,"脚上那一种,做一头睡,自然闻不见",表达了听觉的忽略。柯岩的《快活的小诗·眼镜惹出了什么事情》中,"我的眼镜怎么找不见",则揭示了寻找的徒劳无功。
本文原文来自百度知道
热门推荐
西藏6.8级地震后,这些地震应急避险知识需掌握
肥东3.7级地震为4.7级余震,合肥加强城市抗震设防
肥东4.7级地震:郯庐断裂带活动引发,预警系统提前7秒发布警报
范仲淹《岳阳楼记》:一篇写尽洞庭美景与忧国忧民
公共场所安全教育:提升公众安全意识的关键一课
商场火灾逃生秘籍,你知道几个?
游戏化学习:提升儿童安全意识的新途径
陕北文化生态保护区: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建设陕北非遗传承的优质“生态圈”
陕北榆林过大年 | 非遗展演闹新春 塞上驼城年味浓
榆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靖边跑驴
夏季心火旺?中医专家推荐四类调理方案
100个常用词中的古代博物志:灵芝
迷信与信仰只差一线:从民俗到宗教的边界
揭秘投资圈迷信:高学历者为何热衷于“找规律”?
从百合到菊花:五款茶饮缓解秋冬心火困扰
夏日清火有良方:苦瓜绿豆西瓜的食用全攻略
中医调理心火旺:改善焦虑失眠的四大方案
北海侨港风情街:归侨美食街变身千万级网红打卡地
广西北海侨港风情街:疍家煲仔粉飘香,三文化交融成网红打卡地
北海一日游:银滩海浴戏水,侨港品尝越南美食
广西最大越南归侨安置点变身AAAA景区,侨港美食街年迎千万客
养鹅草料优选:黑麦草、紫花苜蓿、菊苣
鹅鱼混养亩产破万,生态养殖效益翻番
研究证实:鹅喜食浮萍,但非唯一首选食物
从“吃自己饭”到湿地守护:鹅的生态角色新认识
安徽固镇:打造工业强县,2024年引进85个亿元项目
电影《沙丘2》热映意外带热土笋冻!电影里和厦门人眼里的沙虫有啥区别?
揭秘刘邦故里:丰县与沛县之争,真相到底如何?
《西游记》里的神仙药材,现代人也能吃?
图瓦人民共和国:一个短暂存在的亚洲共和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