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镜头:广州太古仓 百年仓库的华丽转身
中评镜头:广州太古仓 百年仓库的华丽转身
在广州海珠区的珠江畔,有一处见证了百年商贸变迁的工业遗存——太古仓。从英商码头仓库到现代文化商业区,太古仓以其独特的建筑风貌和文化价值,成为广州新的城市地标。
现在太古仓码头停着不少游艇
岸边的美式餐厅
太古仓位于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道革新路124号,始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原为英商太古轮船公司建造的码头仓库,故名为太古仓,是广州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近代仓储码头之一。三座红砖灰瓦的仓库并排而立,搭配巨型拱门、铁艺窗框与斑驳的码头轨道,无声诉说着20世纪初广州作为通商口岸的繁华。
二战期间,这里曾是重要的物资转运枢纽;新中国成立后,更承担了粮食储备等民生重任。1953年,广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征用太古仓,其后收归国有,相继由广州港务局及广州港集团经营管理。1968年,在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历史浪潮中,太古仓成为运送广州知识青年赴湛江、海南参加南疆建设的重要码头。太古仓占地面积约 5.49万平方米,建有仓库10座,其中砖、木结构仓库6座,混合结构仓库2座,钢筋混凝土结构仓库2座。码头则为混凝土高栓梁板式结构,全部水深5.4米,均为3000吨泊位,是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的太古仓,已成为广州独树一帜的“滨江文化客厅”。历史仓库被改造为艺术展厅、独立书店、文创市集和主题餐厅。白天,坐落海邉的砖屋建筑是拍摄海景、游艇的好地方,但千万不能错过太古仓最美的日落时分,太阳西沉的方向正好没有高楼遮挡,伴着迷人音乐与灯饰,浪漫非常,随手举机拍照,都会成为最佳的文艺打卡照片。
海珠西的太古仓旧址,独特在于其兼具历史文化和现代商业价值的双重属性。历经一个多世纪的洗礼,早已成为中国近、现代对外贸易和港口运输的重要实物遗产,保存了完整的工业文明记忆,见证着近代“广州十三行”对外商贸文化的繁荣昌盛和城市变迁。
仓库改造的livehouse
知青曾经从这里出发去湛江、海南支援建设
颇有西部牛仔范儿的餐厅门口
夕日的仓库已成为今日的网红打卡点
红砖诉说着岁月的变迁
白天的太古仓
喜聚太古
太古仓码头边的雕像
本文原文来自中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