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日本赛马发展简史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日本赛马发展简史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6606830

日本赛马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曲折与辉煌的历史。从19世纪末西洋式赛马的引入,到20世纪中叶日本中央竞马会的成立,日本赛马经历了从无到有,再到形成完整体系的蜕变。本文将为您详细讲述这段精彩纷呈的历史篇章。

起源:西洋式赛马的初来乍到

江户时代末期,随着日本取消闭关锁国政策,开始进行全面西化。随西化浪潮而来的就有起源于英国的现代赛马(下称“西洋式赛马”)。根据资料可确定的日本最早的赛马,于1860年(万延元年)在现今横滨市元町举行。1861年(文久元年),横滨租界的外国人在海边修建了小型赛马场,并试行西洋式赛马。1862年(文久二年),日本最初的西洋式赛马场——横滨新田赛马场竣工。与此同时,由外国人组建的Yokohama Race Committee成立。1866年(庆应二年),由江户幕府承认的第二座西洋式赛马场——横滨赛马场(根岸赛马场)竣工,自此,西洋式赛马开始在日本兴盛,但由于受治外法权控制,以及幕府、明治政府对赌博的限制,当时并未发售马券。


图:武士赛马的场景

1905年(明治三十八年),设立了Mikado’s Vase(直译为“天皇瓶”,现今天皇赏的前身)为首的“帝室御赏典竞走”系列赛。因天皇及其它皇室成员都会亲临比赛现场,故命以“御赏典”之名。其最初设立之时是1英里(1600m),而后延伸至2英里(3200m,与今春季天皇赏相同),现今仍是日本赛马的最高荣誉之一。


图:在鸣尾举办的“帝室御赏典”

蹒跚学步:马券的承认与赛马发展

日本在日清战争、日俄战争期间损失了大量马匹。因此,为改良国内马匹状况,政府设立了马政局(内阁直属)。起初,马政局从美国引进了14匹纯血马,并进行了精心的选育和配种,饲养及调教水平亦在不断提高。而后,为进一步振兴国内的马产业,各赛马主办方以优胜劣汰为原则,向内阁提议发售马券,以此募集所需资金。对此,桂太郎内阁于1905年签署了《競馬賭事取締に関する農商務、陸軍、内務、司法四大臣合議書》,并以此为方针,于同年12月正式发售马券。《合議書》中提到:“作为争夺马匹之速度、力量、技能及其他相关知识之优劣之确保手段,可辅以适当的金钱之赌。此非刑法禁止之赌钱赌博行为。”但这也仅仅是以促进马匹改良及资金周转为目的,而非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1906年(明治三十九年),颁布了《競馬開催を目的とする法人設立及び監督に関する件》,进一步完善了马券发售的相关条例。

注:当时马券发售是由政府许可,且仅由马政局的官员前往各地赛马组织进行监督,无正式法律依据。

1906年4月,以时任贵族院议员加纳久宜为代表的东京竞马会成立,同时修建了池上赛马场。这是第一个由日本人组建的,并正式发行马券的赛马会(上文提到的Yokohama Race Committee由外国人组建)。该会的理事除加纳外,还有时任陆军马厂户山厩舍长安田伊左卫门,以及原文部大臣,时任东京市长尾崎行雄。此外,为汲取经验,提高专业程度,此会还招聘了数名外国职员。于是,有着当时堪称一流的专业团队,特别是对马券的发售、返还金额的计算、配给以及比赛的裁判、后勤等方面相当熟练的外国职员的加入,首场东京赛马取得了远超预想的成功(4天内的收益为96万日元)。


图:加纳久宜、尾崎行雄和桂太郎

东京赛马取得巨大成功后,赛马之风很快吹遍了全日本,赛马团体的设立申请接连不断。即使安田伊左卫门表示需慎重考虑,避免引起混乱,当局却不以为然。于是,赛马团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1907年(明治四十年)至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札幌、函馆(北海道)、川崎、板桥、目黑、松户、藤枝(东京都及埼玉县)、新泻(新泻县)、京都(京都府)、鸣尾(兵库县)等地的赛马团体接连成立。自此,日本全国已有15座赛马场。同时,政府出于对马券发售带来秩序混乱的担心,以及将赛马场打造为上层阶级的聚集地的考虑,大幅提高了马券及赛马场门票的价格。

但是,在新成立的赛马团体当中,经验不足者,以及单纯以营利为目的者大有人在。因此,争执与骚动频频出现。同时也有团体为获取利润,且对高额的门票及马券不满,选择与非法组织合作发售马券。于是,日本赛马业界的环境变得乌烟瘴气,本应成为绅士淑女聚集之所的赛马场也在转眼间变成了流氓出入的藏污纳垢之地。

自此,“赛马排斥论”成为了当时公众舆论的中心。

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禁止马券发售的强硬派,时任司法大臣冈部长职擅自命令神户市地方裁判所(法院)的检察官对鸣尾赛马会的马券销售主任以涉嫌赌博为由展开调查。公众舆论支持此事,各大报纸也相继刊登了“赛马排斥论”相关内容。此前,赛马相关人士直接向时任首相桂太郎询问过政府的方针,得到的是“正常召开赛马赛事,默许马券之发售”的答复,到了同年10月5日,却又突然颁布了马券发售的禁令。讽刺的是,这是东京赛马会成立仅两年之后的事,也就是说,“马券默许时代”仅持续了两年。

全国各赛马团体集体要求赔偿,且每年提出诉讼,直到1911年(明治四十四年)但每次都被否决。

马政局于1910年颁布了《連合競走施工要領》,并鼓励高耐力赛驹的生产,与此同时,“赛马会”改称“赛马俱乐部”,并要求在各俱乐部中选拔出最优秀的国产纯血马,于每年举行“优胜内国产马联合竞赛”(联合二哩),直到1937年(昭和十二年)与“帝室御赏典”合并。1911年至1917年,此赛事仅在每年秋天举办一届,1917年以后改为春秋两届。


图:1933年竣工的旧东京(府中)赛马场


图:1983年东京赛马场设立五十周年纪念门票

1932年(昭和七年),安田伊左卫门以英国的德比大赛(Derby)为榜样,创立了“东京优骏大竞走”,即现今的日本德比(东京优骏,Japanese Derby)大赛。此后,日本陆续以英国经典系列赛事为榜样,相继创立了优骏牝马(橡树大赛,Oaks,1946年),樱花赏(1947年),菊花赏(1948年),皋月赏(1949年)。自此,日本便有了自己的五大经典赛事。

马券发售禁令颁布后,以安田伊左卫门为首的内阁成员分别于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和1914年(大正三年)试图制定使马券合法化的竞马法,但都因贵族院的反对而以失败告终。但鉴于政府对补助金赛马的投入持续增加,安田以国会财政支出为由,开始重新推进马券的发售。以振兴马产业为目标的日本陆军也呼吁将赛马活性化。于是,1923年(大正十二年),颁布了日本首部竞马法。自此,日本赛马在正式法律的加持下重获新生。


图:安田伊左卫门

1936年(昭和十一年),创设了由全国11家赛马俱乐部合并而来的“日本竞马会”。自此,赛马场等各赛马俱乐部的财产皆转为国有,日本赛马走进了国营时代。与此同时,“帝室御赏典”和五大经典赛事也在不断完善,专业程度逐步提高,且不断涌现出更多优秀的赛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尽管日本竞马会收到了“战时仍抱有侥幸心理”之类的批评,但凭借着大额的国库缴纳金,轻种(纯血系、阿拉伯系)种马易于取得等优势,国营赛马继续举办。但随着战况不断恶化,1943年(昭和十八年)春天,阪神(仁川)赛马场和横滨赛马场转为军用。同年,其他赛马场设施也奉命向军工厂等战力增强部门提供服务,国营赛马暂时中止。而维持原有功能的仅有东京(府中)赛马场和京都(淀)赛马场,二者以“作为轻种种马的生产维持和能力测定之场所”的名义维持运营,并于1944年(昭和十九年)以“不发售马券,仅开展针对马匹的能力测定”的名义举行比赛。次年,在东京、京都二地举办赛马变得困难,于是“能力测定”的舞台转移到了东北和北海道地区。在太平洋战争结束前的同年8月和结束后的同年10月,二地区举办了极小规模的能力测定比赛。


图:旧京都赛马场

重获新生:国营赛马的重启与中央竞马会的成立

二战结束后的1946年(昭和二十一年)10月,日本竞马会主办的国营赛马开启了新的生涯。此时,日本竞马会的任务除了振兴畜牧业,还有针对通货膨胀的货币吸纳对策。因此,竞马会取消了先前的一人一张马券的购券限制,以及10倍的返还金额限制,并将其扩大到100倍。但随后不久,联合国军最高司令官总司令部(GHQ)经济科学局指出日本竞马会存在违反垄断法的行为,日本竞马会面临解散的风险。

1948年(昭和二十三年),日本竞马会宣布解散。同年9月,日本农林省接管了国营赛马的主办权,并依照竞马法继续举办相关赛事。

彼时,在吉田茂内阁的倡议之下,经过国会商讨,决定成立“特殊法人 日本中央競馬會”。1954年(昭和二十九年)秋,日本中央竞马会正式成立,JRA主办的中央竞马开始了。自此,日本赛马迎来了真正的新时代。

小结

本篇回顾了日本现代赛马的起源与发展,且详细介绍了从西洋式赛马初来乍到,到日本中央竞马会(JRA)与地方竞马全国会(NAR)并存的现代赛马格局的形成过程。从政府监管、马券的发行与禁止,再到赛马会的兴衰起伏,无一不体现了赛马在日本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及其背后的复杂历史变迁。随着首部竞马法的颁布,赛马在日本正式步入法律轨道,为后续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尽管历经战火纷扰,赛马依然坚韧不拔,成为了日本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