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唯发动机论——正确看待飞机发动机和整体的关系
破除唯发动机论——正确看待飞机发动机和整体的关系
在航空领域,人们常常将飞机性能与发动机功率直接挂钩,认为发动机功率越大,飞机性能就越好。然而,这种"唯发动机论"的观点是否真的站得住脚?本文将通过多个历史案例,深入探讨飞机设计中气动减阻和发动机性能的关系,揭示飞机整体性能评价的复杂性。
KI-84疾风与LA-7的对比
图1:KI-84疾风战斗机
图2:疾风战斗机数据
图3:LA-7战斗机性能指标
上图所示的日本陆军四式战斗机“ki-84 疾风”和苏联同时期的La-7战斗机,都是采用性能接近的发动机(疾风采用誉发动机,安装喷水加力,最大出力1800-1900马力,拉-7采用ASH-82FN发动机,最大出力1800马力且无喷水加力。二者都不依赖于美国高品度燃油)。
图4:ASH-82(M82)FN系列发动机和R-2600发动机对比
上图可见,两者飞机结构重量几乎相同(都是2.6吨),飞机发动机最大马力都是1800马力左右,而且二者使用燃油也差不多(日本用91式气化油,外加ADI喷水加力,而苏联M82FN发动机用得是苏联国产航油,按辛烷值约89号),但是二者在测试飞行(日本试飞是采用完全符合标准的誉发动机和正规燃油,非后期劣化产品)中飞出的最大速度居然有50公里差距!
FW-190的发动机转换案例
同时在另一款知名的战斗机FW-190上也有类似表现:
图5:配备气冷发动机的FW190A8
图6:拥有矢量喷管的飞机在气动分离时的控制示意图
但在1944年,由于发动机供应紧张,加之BF109越发不堪使用,因此德国又推出了搭配JUMO213液冷发动机的FW190D系列发动机:
图7:波兰空军的F-16 BLOCK52,配备GE F110系发动机
图8:土耳其空军配备的F-16C block50,配备普惠F100系发动机
FW190A8和FW190D两款飞机在其他参数大致一样,但发动机从气冷发动机转化为液冷发动机后,速度竟然提升了40km以上!这无疑是对“唯飞机发动机功率论”的最好的回击。
现代战斗机发动机案例分析
F-16发动机对比
就以最简单的飞机发动机和飞机最大速度的对比来说,也是很能反应这一点的。同时,对于现代战斗机,也同样有着换装了所谓的大推力发动机,飞机的性能却发生了出人意料的转变的事情。这个案例可以看F-16所装备的发动机:PW F100系列和GE F110系列。
图9:波兰空军的F-16 BLOCK52,配备GE F110系发动机
图10:土耳其空军配备的F-16C block50,配备普惠F100系发动机
乍一看,F110发动机无论是发动机可靠性,飞机最大推力等数值都比较靠前,似乎是比F100更好的发动机,但是两者却在美国及其盟友的空军同时装备很长时间,其背后是两款引擎在不同任务环境的表现截然不同。
F4K鬼怪战斗机案例
另一个案例则是很多人迷信的“三代机标志性是涡扇发动机”和“涡扇就是比涡喷发动机好”。这一问题可以从英国F4K鬼怪战斗机以罗伊斯罗尔斯的斯贝MK202替代美国原设计的J79发动机看出来。
图11:J79发动机
图12:斯贝MK202发动机
斯贝MK202,也是一代神机,但是在F4K表现就没那么好了。。。。。之后被拆下来卖给中国用于飞豹
图13:F4J(美国海军型)和F-4K的后部分结构
乍看一眼,斯贝MK202是涡扇发动机,其油耗更低,推重比和J79也不相上下(4.5左右),但是英国人改装它却付出了更大的麻烦:
“斯贝”发动机比美国的J79发动机更重、更宽,但稍短些,安装这一发动机意味着飞机的整个后机身都要重新设计。而这一修型大大增加了飞机的阻力,致使飞机的整体性能逊色于F-4J。安装“斯贝”发动机需要将飞机的进气口加大20%以获得更大量的空气,这让飞行阻力进一步增加。虽然标准型“斯贝”101发动机在“掠夺者”S2上大获成功,但罗尔斯-罗伊斯还是发现研发一型带加力燃烧室的可靠发动机是极其困难的,英军“鬼怪”的进度因此被拖延,成本也随之增加了。飞机在着舰失败复飞时需要迅速打开加力燃烧室,但这是十分困难的。因此,在F-4K战斗机上舰之前,罗尔斯-罗伊斯必须把装有快速点火装置的“斯贝”203型发动机造出来。这些被命名为“鬼怪”FG1的英军战斗机即便是在发动机使用时长只有20个小时的情况下,也频频出现各种故障。除了发动机之外,皇家海军的“鬼怪”还有诸多其他独特之处。“斯贝”发动机的尾喷口比J79更靠近机体蒙皮,尾流温度也更高,因此后机身大量使用钛金属以防被融化——这真的不是不可能。
由于这么折腾下来,F4K性能不仅没提高,反而比原版还差了,英国人不得不降低订购量,同时因为故障频发,英国不得不在1980年退役所有的使用F4K的航母和F4K飞机,导致他们在马岛战争仅有搭载垂直起降战机的航母可用。这批淘汰的发动机后来被中国相中,在1970年代购买了许可证,但是由于国内厂商的龃龉,和对于涡扇6的偏执,最终斯贝发动机国产化在2000年后才步入正轨,在量产国产化的WS-9之前,不得不买下这些F4K的二手发动机给飞豹战斗轰炸机运用,不过在飞豹上表现还算不错。
结论
所以,飞机整体的飞行性能取决于大量精密的设计,不单单是一个发动机的那么简单。希望大家未来审视飞机时,切勿陷入“唯发动机论”的怪圈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