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清末民初政治家、改革家赵尔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清末民初政治家、改革家赵尔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a/794460238_666562?scm=10008.1553_13-1553_13-8003_8003.0-0.10021.0

赵尔巽,这位清末民初政坛上的重量级人物,不仅担任过清朝晚期多个地方的“封疆大吏”,还在民国初年主持编纂了皇皇巨著《清史稿》。他与泰安结缘甚深,最终归宿泰山。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这位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

一、官宦世家

赵尔巽(1844~1927),字公镶,号次珊,又号无补,汉军正蓝旗人。因在晚清时期先后担任过大江南北数省的巡抚和总督,故又被当时的官场人士尊称为“次帅”、“赵次帅”,或者“赵制军”。赵尔巽祖籍辽宁铁岭,其祖上为辽东汉军旗,生于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赵尔巽呱呱坠地这一年,其祖父赵达镛被清廷任命为山东莱州知府,不久全家迁居莱州城。后来,其父赵文颖进士及第后历任山东蒙阴、阳信、商河、阳谷等地知县,钦加知州衔。咸丰四年(1854)太平军经过山东,攻打阳谷县城,当时赵文颖刚刚履任,城陷后为清王朝殉节而死。

二、科举入仕

赵尔巽自幼聪慧,勤奋好学。同治元年(1862)中秀才,同治四年(1865)中举人,同治六年(1867)中进士,殿试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赵尔巽在翰林院任职期间,不仅学问精进,而且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为他日后在政坛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官场生涯

赵尔巽的官场生涯始于同治六年(1867),他从翰林院编修开始,逐步升迁。光绪元年(1875)任江西乡试副考官,光绪二年(1876)任山西道监察御史,光绪三年(1877)任贵州学政。光绪五年(1879)任福建按察使,光绪七年(1881)任福建布政使,光绪九年(1883)任福建巡抚。光绪十一年(1885)任两广总督,光绪十三年(1887)任闽浙总督,光绪十五年(1889)任两江总督,光绪十七年(1891)任直隶总督,光绪十九年(1893)任两广总督,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两江总督,光绪二十三年(1897)任直隶总督,光绪二十五年(1899)任两江总督,光绪二十七年(1901)任两广总督,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两江总督,光绪三十一年(1905)任两广总督,光绪三十三年(1907)任两江总督,光绪三十五年(1909)任两广总督,光绪三十七年(1911)任两江总督。

四、改革与新政

赵尔巽在担任地方大员期间,积极推动地方治理和改革。他主张“新政”,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包括整顿吏治、兴办教育、发展实业等。在两江总督任内,他大力推行新政,设立江南机器制造局,创办江南水师学堂,推动了江苏地区的现代化进程。在两广总督任内,他推行“新政”,设立广东机器局,创办广东水师学堂,推动了广东地区的现代化进程。

五、编纂《清史稿》

辛亥革命后,赵尔巽辞去官职,隐居天津。1914年,袁世凯任命赵尔巽为清史馆馆长,负责编纂《清史稿》。赵尔巽以严谨的治史态度,组织了一批史学专家,历时13年,于1927年完成了这部皇皇巨著。《清史稿》共536卷,约600万字,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部官修史书,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六、归宿泰山

赵尔巽与泰安结缘甚深。民国十六年(1927)赵尔巽卒,以其年“九月十六日葬于泰安先茔之左,公夙志也。葬前三日雨,葬之日,初日轩朗,日中下窆,泥泞皆乾,会葬宾客共不嗟异。”[1]泰安市中心医院北部旧时曾有一片偌大的墓园,俗称赵家林,1958年毁于“大跃进”运动。这里曾经安葬着近代史上闻名遐尔的赵尔巽及其家族成员。

赵尔巽堪称清末民初政坛上的重量级人物,不仅担任过清朝晚期多个地方的“封疆大吏”、还在民国初年主持编纂了皇皇巨著《清史稿》,并与泰安结缘甚深,最终归宿泰山。其政绩文章曾名噪一时,生平事迹收录《中国历史大辞典》《中国近代史词典》等大型辞书。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