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2024 AMC STUFF: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排名全球十四、中国第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2024 AMC STUFF: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排名全球十四、中国第一!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88538152_121123529

近日,国际动画权威评测机构——美国动画职业评论(AMC STUFF)发布2024年国际动画院校排名(不含美国院校),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凭借全球声誉再次晋位,成功晋级至全球第14名。从2020年起,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连续四年不断进步,从21名提升至当前的第14名。


AMC STUFF网页截图

办学历史最悠久,人文底蕴最深厚

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动画教育的先驱,其辉煌历史可追溯至1952年钱家骏等人成立的动画班,前身为中央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学校,随后在1976年升格为美术系动画专业,并在2000年率先成立全国第一所动画学院,是目前为止,中国境内动画专业办学历史最悠久的高等动画教育机构。2004年,学院荣获国家动画教育研究基地的称号,2005年成为全国第一个能够独立制作院线动画电影的高等教育机构,是第一批获得国家一流动画本科专业认证的高等院校,是唯一一个拥有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的艺术院校。历经72年的砥砺前行,北京电影学院不仅孕育了众多中国老一辈的动画艺术大师,还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中青年动画导演、编剧、美术设计师、漫画家以及游戏设计师,为全国超过300所院校提供了专业师资的培养与输送。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的师资校友活跃在动画领域的第一线,这些成就不仅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赞誉,也为中国动画产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全球合作最广泛,国际化程度最深入

北京电影学院是中国动画教育迈向全球交流的国际先锋,在全国其他院校之前就与国际教育资源实现深度对接。日本动画巨擘持永只仁(方明),早在1985年便受邀来到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执教,学院的国际特聘教授荣誉墙熠熠生辉,加拿大动画大师、奥斯卡奖获得者弗雷德里克·贝克(Frederic Back),以其作品《摇椅》和《种树的人》闻名;新西兰维塔工作室的创始人,奥斯卡获奖特效大师理查德·泰勒(Richard Taylor),在《指环王》、《金刚》、《纳尼亚传奇》等电影中作出杰出贡献。此外,日本著名动画制片人“皮卡丘之父”久保雅一(くぼ まさかず)、日本动画学会会长小出正志(おいで まさし)、日本动画漫画家仓田芳美(くらた よしみ)韩国漫画动画学会名誉会长孙基焕(손기환)、美国梦工厂动画公司创始人谢莉·佩芝(Shelly Page)、瑞士动画大师乔治·史威兹格贝尔(Georges Schwizgebel)在内的众多国际动画和漫画领域的领军人物,他们不仅到访学院进行讲座,更亲自授课,传授宝贵经验。国际国内特聘的100余名教授,在各自的领域内开展讲座和授课,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和实践经验。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通过这些国际和国内的顶尖师资,丰富学生学术视野,也为推动中国乃至全球的动画教育和产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2023年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奖期间到访的国际嘉宾


2024年瑞士动画大师乔治史威兹格贝尔来校举办大师工作坊


2024年北京电影学院与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国际交换生项目录取仪式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阿达实验班师生赴法国高布兰学院暑期工作坊



2024年在美国纽约电影学院交换的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学生

实践特色最突出,创作成果最丰富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将实践作为教学的生命线,教师团队继续积累丰硕成果在国内外屡次斩获大奖,在社会上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和美誉度。孙立军教授导演的全球首部8K水墨动画电影短片《秋实》作为中国唯一一部作品入围第7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同时该片入围第3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片”奖提名,获得第16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动画短片银奖,第14届希腊雅典国际动画节最佳教育奖、美国Festigious国际电影节最佳动画片奖;孙立军教授导演的水墨动画电影短片《立秋》荣获第17届中国国际动漫节“金猴奖”综合类动画短片银奖、第9届亚洲微电影艺术节最佳作品奖并入选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提名名单,提名最佳美术片;孙立军教授导演的中国风偶动画影片《新三岔口》入围洛杉矶亚太电影节;《飞向月球》在香港紫荆花国际电影节获得“最佳儿童影片奖”,影片中,总导演孙立军教授首次提出“数字虚拟角色”的概念。该片也是全球首例以“数字虚拟角色”身份参与电影节评选,并获得“最佳男配角奖提名”的影片。由该校教师陈廖宇担任总导演的《中国奇谭》是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哔哩哔哩网站联合出品,《中国奇谭》背后既是百年国漫的探索与传承,也是当前跨国界、跨文化背景下的艺术表达。其中《鹅鹅鹅》入围欧洲萨格勒布国际动画节(WORLD PANORAMA)唯一一部中国作品。由爱奇艺影业出品,该校04级毕业生王羽熙、黄山川导演的动画电影《钟馗》入围第25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公布金爵奖。由我校教师葛竞担任编剧、徐铮担任导演,首部女童视角现实主义题材动画大电影《棉花糖和云朵妈妈》,也是作为首部全国同步推出针对视障人群的无障碍版本的动画电影。由我校教师孙平担任动画电影《百变马丁:怪兽大作战》总编剧,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中国动画周展映影片。近年来,学院的学生在国际舞台上屡创佳绩,刷新了多项国际动画竞赛的新纪录,首次将荣誉带给中国学生。例如,动画学院的硕士研究生阿尔斯别克•努汉,以其毕业作品《我,来自草原》在全球1749部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成功入围第43届学生奥斯卡奖。此外,17级阿达实验班的联合作品《头上的冬冬》也获得了国际认可,入围了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动画学院教师主创作品入围2024年日本广岛动画季,《地风筝》等动画片入围全球多个动画节展赛,这些成就不仅彰显了学院教学理念的前瞻性和实效性,也体现了学生们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文化魅力的能力,进一步巩固了北京电影学院在国际动画教育领域的领导地位。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师生创作的部分作品

家国情怀最浓厚,民族风格最鲜明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承“中国动画学派”之源流,践行“三人民”艺术之理念,将家国情怀与民族风格作为“立德树人”之根本,将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国家文化发展和国际战略紧密相连,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更唤起了他们对中国动画学派历史使命的深切认同。学院鼓励学生以传承和讲述中国故事为己任,积极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2023年5月,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主持的《中国动画学派的传承与创新——动画拔尖人才培养体系的“中国方案”》项目获得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2021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这已经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教育第二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由北京电影学院联合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培养的动漫人才实验班项目《跨校联合、校企协同,动漫高端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曾荣获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和201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证明了北京电影学院动画拔尖人才培养模式(阿达实验班)的前沿性、示范性和创新性。本项教学改革以提高动画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在创新融合基础上调整学科定位,以创新培养模式为主要手段,以提高学校的国际合作竞争力为目标,培养优秀动画人才,创作具有中国精神的原创动画。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作为中国动画教育的重要基地,不仅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而且在传承和发展中国动画学派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学院通过一系列创新的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致力于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创新能力的动画人才。学院的《中国动画史》课程是传承中国动画学派理论化、体系化、原创性成果的重要体现。

阿达实验班是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一个亮点,它是为了纪念著名动画片《三个和尚》的导演阿达先生而设立的,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国动画学派的艺术精神。实验班通过严格的选拔,每年从新生中挑选约15名具有潜力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阿达实验班注重学生的德才兼备,不仅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也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社会责任感。阿达实验班的教学模式具有国际化和创作型的特点,学院通过与国际动画领域的合作,引入国际师资和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和创作机会。例如,学院曾组织学生参加斯图加特国际动画节的48小时动画比赛,并荣获一等奖。此外,实验班还采用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结合学术沙龙、国际工作坊等多种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中国动画学派的重要代表:阿达(徐景达)


南京艺术学院主办的孙立军教授中国动画学派文脉传承论坛

理论研究最前沿,话语体系最全面

北京电影学院动画专业极为重视理论研究与话语体系建设,动画学院成立以来,该学院编纂《21世纪动漫游戏专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等系列教材,各级各类教材累计超过300册,为全国动画教育提供权威教材支撑,致力于不断强化课程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的《中国动画史》课程荣获2021年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特等奖,同名教材获得北京市"优质本科教材课件"一等奖;《中国动画史》不仅在国内被十余所高校动画专业广泛采用,中宣部对外推广局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支持该书翻译成多国语言,在海外出版发行。2020年,该书的英文版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imation由世界排名第三的Routledge出版社在美国出版,纽约电影学院将其选为教材;日文版则由日本株式会社树立社出版。此外,孙立军教授编写《技艺与道术:孙立军自选集》《墨迹》《文化与审美——中国动画学派的启示》等专著;李剑平教授撰写《建立中华文化动画片故事题材库研究》;孙立出版《武侠二次元—武侠动画片类型研究》;孙平发表《中国动画民族化认知与呈现的历史变迁》等一大批学术著作在学界产生重大影响。

据校友会相关调研,国内动画产业高端从业人员中有80%出自动画学院动画专业,有90%的业界同行对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毕业生给出“优秀”的评价。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2019级本硕博的毕业人数为120人,2023学院的整体就业率达到93.3%,其中研究生的就业率达到了100%,就业岗位遍布与动画相关的各大企事业单位。

近年来,中国动画产业迎来迅猛发展,并在国际舞台占据一席之地。北京电影学院作为中国动画教育的领军力量,肩负着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杰出人才的使命。学院积极吸纳国际前沿的教育理念和技术,不断拓展与全球顶尖院校及业界翘楚的交流与合作。通过积极参与国际动画艺术节和竞赛,学院不仅提升了中国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国际话语权,也显著增强了学术影响力。展望未来,北京电影学院将继续推动中国动画作品走向世界,参与更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对话。学院致力于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同时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球传播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学院旨在为中国艺术教育的发展树立坚定的自信,为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贡献力量。

来源:AMC STUFF、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动画研究》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