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管思维”危害大!如何帮孩子跳出思维定势,多角度看问题?
“二极管思维”危害大!如何帮孩子跳出思维定势,多角度看问题?
"二极管思维"是指将事物简单地分为"非黑即白"的两个极端,缺乏对复杂性和多样性的认知。这种思维方式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尤为常见,不仅影响个人的判断力,还可能阻碍孩子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帮助孩子突破思维定势,培养多元化的思考方式呢?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这一问题。
1. 承认事物的多维度性
事物本身具有多个维度和层面,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的结论自然不同。正如苏轼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种感觉层面的差异,往往是因为人们忽略了彼此视角的不同。
2. 认识知觉的影响因素
认知心理学认为,感觉是自下而上的过程,而知觉是自上而下的过程。一个人的知识、眼界和阅历都会影响他对事物的认知。例如,一个从未见过电梯的人,可能会把电梯里的人变化误解为魔术表演。
3. 理解思维方式的差异
人的思维方式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差异、经验背景、认知偏好等。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和独特性。
4. 尊重立场的差异
立场不同,看待事物的结论也会不同。不承认这些差异,就会形成思维定势。
如何突破思维定势?
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拒绝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学会从多个角度分析问题。例如,在讨论"小学生每天上一节体育课"的问题时,不仅要考虑支持或反对,还要考虑到可能带来的其他影响。
学会切换视角
通过赏析诗词等方式,引导孩子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例如,分析《题临安邸》时,既要看到表面的繁华,也要理解作者的忧虑;在对比王安石和司马光的诗句时,引导孩子理解不同立场下的价值观差异。
拉平前设,避免无效争论
在讨论问题前,先明确双方的假设前提,避免"鸡同鸭讲"式的无效争论。例如,在解读"愚公移山"和"精卫填海"这类故事时,要意识到这些故事强调的是恒心,而不是灵活性。
尊重不同意见
从小培养孩子接受多元观点的能力,学会"和而不同"。
灵活运用不同思维方式
在不同场合采用不同的思维方式。例如,在应试教育中,可以适当强化思维定势,掌握答题套路;而在创新思维训练中,则需要鼓励发散思维,寻找新颖的切入点。
通过这些方法,不仅能帮助孩子突破思维定势,还能培养他们在不同情境下灵活运用思维方式的能力,成长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智慧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