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北宋皇陵选址:一曲被“五音姓利”之说牵引的历史长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北宋皇陵选址:一曲被“五音姓利”之说牵引的历史长歌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15/19/138303_1146853438.shtml

北宋皇陵的选址与布局,不仅浓缩了古代风水技法的精华,更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中国风水文化的发展脉络。本文将深入探讨"五音姓利"理论对皇陵选址的影响及其历史意义。

皇陵,作为一个朝代留存于大地上最为核心且隐秘的历史见证者,其选址与营建过程,不仅浓缩了古代风水技法的精华,更如同一幅生动的画卷,展现了中国风水文化的发展脉络。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北宋皇陵的选址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而其背后,却隐藏着一段被"五音姓利"之说深深左右的抉择传奇。

北宋时期,首都定在如今的河南省开封市,而皇陵却坐落于河南省巩义市(原巩县)的西南部。这里长眠着7位皇帝,分别是宋太祖赵匡胤的永昌陵、宋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宋真宗赵恒的永定陵、宋仁宗赵祯的永昭陵、宋英宗赵曙的永厚陵、宋神宗赵顼的永裕陵、宋哲宗赵煦的永泰陵,此外,还有宋太祖赵匡胤之父赵弘殷的永安陵。除了这些帝王,这里还安葬着22位皇后以及上千名皇室成员,人们习惯称之为"七帝八陵"或"宋陵"。

北宋皇陵的选址与布局,在我国古代帝王陵寝中独树一帜,呈现出鲜明的独特性。它坐北朝南,地势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面向巍峨的嵩山,背靠潺潺的洛水。这一格局与历史上常见的"背山面水、西高东低"的传统风水理念大相径庭。

在这独特现象的背后,是北宋统治者对"五音姓利"之说的极度笃信。然而,这种基于"五音姓利"的选址方式,不仅违背了传统风水的基本原则,还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北宋皇陵本应具备的良好风水格局,甚至有观点认为,它可能对北宋的国运产生了不利影响。

对于这种"南高北低"的风水理念,历史上不乏质疑之声。南宋时期的朱熹,在为宋孝宗挑选陵地时,就曾进言表达了自己的疑惑:"自永安陵开始,便采用了'东南低穹、西北地垂'的理念,可结果呢?靖康之变后,大宋的宗社沦为一片废墟。倘若说吉凶之事关键在于人而非地,没有衰败又何来兴盛,那么赵姓属角音的说法岂不是无稽之谈?为何到如今还依然要死死坚守这一理论呢?况且,巩义的诸多皇陵已经严格按照'五音姓利'的要求进行布置了,可为何最终呈现出的却是吉少凶多的局面呢?"

朱熹的这番言论,不禁引发了我们对"五音姓利"之说的深入思考与研究。

一、追根溯源:"五音姓利"之说的起源与内涵

"五音姓利",作为中国古代风水学中的一种独特理论,起源于汉代,在唐宋时期尤为盛行。其核心思想是将人的姓氏与古代音乐中的五音(宫、商、角、徵、羽)一一对应,再依据五音与五行之间的关系,来选择适宜的方位和地形进行墓葬选址。

具体来说:

  • 五音与姓氏的对应法则:根据姓氏的发音特点,将其归入宫、商、角、徵、羽五音之中。例如,北宋皇室的赵姓,在"五音姓利"的体系中被归为角音。
  • 五音与五行的内在联系:在这一理论中,角音对应着五行中的木,木的方位在东方,而五行中木又生火,火对应的方位是南方。
  • 吉凶方位的选择依据:基于五音与五行的对应关系,来确定适合的方位和地形。以角音为例,由于角音属木,木适宜向东或向南发展,所以角音姓氏的墓葬选址,理想的地形是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北宋皇室的赵姓属角音,因此在皇陵的选址过程中,严格遵循了"五音姓利"之说,最终选定了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形,形成了坐北朝南、背靠洛水、面向嵩山的独特皇陵格局。

二、独特之姿:北宋皇陵选址的格局特点

北宋皇陵位于河南巩义,其选址与布局具有鲜明的特点:

  • 坐北朝南的方位选择:与传统风水中"背山面水"的常见模式不同,北宋皇陵毅然选择了坐北朝南的方位,背靠洛水,面向嵩山。这种布局与"五音姓利"之说中角音属木、木宜向南的理论高度契合。
  • 反传统的地势特征:北宋皇陵的地势呈现出东南高、西北低的态势,这与传统风水中"西高东低"的原则背道而驰。这种特殊的地势选择,正是为了迎合"五音姓利"理论中角音属木、木宜向东的理念。
  • 别具一格的墓室位置:北宋皇陵的墓室通常设置在地势较低的地方,这与传统风水中"墓室宜高"的原则相矛盾。这种设计或许是为了顺应"五音姓利"之说中角音属木、木宜向下的理论,但却引发了诸多争议。

三、理论之殇:"五音姓利"对北宋皇陵选址的误导

尽管北宋统治者对"五音姓利"之说深信不疑,然而,这一理论在实际应用中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对皇陵的风水格局产生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 背离传统风水原则:传统风水理念强调"背山面水、西高东低",认为这样的格局能够形成"藏风聚气"的良好效果,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兴旺发达和国运的昌盛繁荣。然而,北宋皇陵的选址却完全与之相反,背靠洛水、面向嵩山,地势东南高、西北低,这种布局导致风水格局严重失衡,无法形成理想的气场。此外,墓室位于低处的设计,使得皇陵容易受到水患的威胁,对陵墓的长久保存极为不利。
  • 地理环境的制约:北宋皇陵所在的巩义地区,地形复杂多样,河流纵横交错。按照"五音姓利"之说选择的东南高、西北低的地势,实际上并不适合作为陵墓的选址。这样的地形容易引发水土流失问题,甚至在雨季可能导致洪水泛滥,对皇陵造成严重的破坏。
  • 对国运的潜在影响:在风水学中,皇陵的风水格局被认为与国运息息相关。北宋皇陵的选址违背了传统风水原则,或许正是导致北宋后期国运不稳的一个潜在因素。事实上,北宋在后期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最终在金兵的猛烈进攻下走向灭亡。虽然北宋的衰败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皇陵风水格局的失衡,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这一趋势。

小结

北宋皇陵的选址与布局,无疑是北宋统治者对"五音姓利"之说高度笃信的产物。然而,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一理论存在着诸多不合理之处。它不仅违背了传统风水的基本原则,破坏了皇陵应有的良好风水格局,还可能对北宋的国运产生了负面影响。

东汉哲学家王充早在《论衡·讥日篇》中就对"五音姓利"之说进行了批判,他指出:"五音之属,本无定分,而世人强为之分。"王充认为,五音与五行、姓氏之间的对应关系,完全是人为强行规定的,缺乏客观的科学依据。例如,姓氏的发音与五音的对应并非存在必然的逻辑联系,而五音与五行的匹配也仅仅是一种主观的划分方式。

北宋皇陵因"五音姓利"之说而形成的独特选址方式,从长远的历史角度来看,或许对北宋的国运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这一历史现象,不仅深刻反映了古代风水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在追求吉祥与和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汲取传统智慧的精华,避免盲目迷信一些缺乏科学依据的理论,以免在决策和实践中陷入误区。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