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点梳理,值得收藏!助力学习成绩提升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初中化学的核心知识点梳理,值得收藏!助力学习成绩提升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N51UGRF0536HRCH.html

整理了初中化学所有的核心知识点,经过梳理之后,对于所有初中生来说,都非常实用,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础概念与理论

  1.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等(如水的沸点是100℃)。
  •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等(如铁在潮湿空气中生锈)。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如冰融化、纸张撕碎)。
  •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如燃烧、食物腐败)。
  • 化学变化的本质: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1. 元素与原子
  •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如氧元素O)。
  • 原子结构:原子核(质子+中子)+ 核外电子。
  • 原子与离子的转化: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如Na → Na⁺,Cl → Cl⁻)。

二、物质分类

  1. 纯净物与混合物
  •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如O₂、H₂O)。
  •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海水)。
  1. 单质与化合物
  •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Fe、O₂)。
  •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CO₂、H₂O)。
  1. 氧化物:含两种元素且一种是氧的化合物(如CO₂、Fe₃O₄)。
  2. 有机物:含碳的化合物(如CH₄、C₂H₅OH),但CO、CO₂、碳酸盐等属于无机物。

三、元素周期表与化学式

  1. 常见元素符号与化合价
  • 一价:H⁺、Na⁺、K⁺、Ag⁺
  • 二价:Ca²⁺、Mg²⁺、Ba²⁺、Zn²⁺
  • 负价:O⁻²、Cl⁻、S⁻²
  • 变价:Fe²⁺(亚铁)、Fe³⁺(铁)
  1. 化学式书写规则
  • 单质:用元素符号表示(如O₂、Fe)。
  • 化合物:正价前,负价后,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如NaCl、H₂O)。

四、化学反应

  1. 四大基本反应类型
  • 化合反应:A + B → AB(如S + O₂ → SO₂)。
  • 分解反应:AB → A + B(如2H₂O → 2H₂↑ + O₂↑)。
  • 置换反应:单质+化合物→新单质+新化合物(如Fe + CuSO₄ → FeSO₄ + Cu)。
  • 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如HCl + NaOH → NaCl + H₂O)。
  1. 氧化还原反应
  • 氧化反应:物质与氧结合(如C + O₂ → CO₂)。
  •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失去氧(如CuO + H₂ → Cu + H₂O)。

五、溶液

  1. 溶液组成:溶质 + 溶剂(如水是常见的溶剂)。
  2.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质量。
  3.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溶质的溶液(可能为浓溶液或稀溶液)。
  4. 溶质质量分数 = (溶质质量 / 溶液质量) × 100%。

六、酸、碱、盐

  1. 酸的性质
  • 与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如Zn + H₂SO₄ → ZnSO₄ + H₂↑)。
  • 与碳酸盐反应生成CO₂(如CaCO₃ + 2HCl → CaCl₂ + CO₂↑ + H₂O)。
  • 常见酸:盐酸(HCl)、硫酸(H₂SO₄)、硝酸(HNO₃)。
  1. 碱的性质
  • 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中和反应)。
  • 与CO₂反应生成碳酸盐(如Ca(OH)₂ + CO₂ → CaCO₃↓ + H₂O)。
  • 常见碱: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钙(Ca(OH)₂)。
  1. 盐的性质
  • 与酸、碱、金属或其他盐反应(如NaCl + AgNO₃ → AgCl↓ + NaNO₃)。
  • 常见盐:NaCl(食盐)、Na₂CO₃(纯碱)、CaCO₃(石灰石)。

七、化学与生活

  1. 燃烧与灭火
  • 燃烧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 灭火原理:隔绝氧气、降温至着火点以下、移除可燃物。
  1. 金属防锈:涂油、刷漆、镀层(如铁制品涂油漆)。
  2. 环境污染:酸雨(pH < 5.6)、温室效应(CO₂过量)、白色污染(塑料)。

八、实验操作与安全

  1. 常见仪器:试管、酒精灯、量筒、胶头滴管、漏斗。
  2. 基本操作
  • 药品取用:固体用药匙,液体用量筒。
  • 加热: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口不对人。
  • 气体收集:排水法(难溶于水)、向上/向下排空气法(密度差异)。
  1. 意外处理:浓硫酸沾皮肤→大量水冲洗+涂碳酸氢钠溶液。

九、化学计算

  1. 相对原子质量(Ar):以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
  2. 相对分子质量(Mr):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3. 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各物质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质量总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