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女婴耳后红斑隐患!「新生儿血管瘤」免开刀把握黄金治疗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女婴耳后红斑隐患!「新生儿血管瘤」免开刀把握黄金治疗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wlshosp.org.tw/%E7%84%A6%E9%BB%9E%E6%96%B0%E8%81%9E/%E5%A5%B3%E5%AC%B0%E8%80%B3%E5%BE%8C%E7%B4%85%E6%96%91%E9%9A%B1%E6%82%A3-%E6%96%B0%E7%94%9F%E5%85%92%E8%A1%80%E7%AE%A1%E7%98%A4-%E5%85%8D%E9%96%8B%E5%88%80%E6%8A%8A%E6%8F%A1%E9%BB%83%E9%87%91%E6%B2%BB%E7%99%82%E6%9C%9F/

新生儿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血管性肿瘤,尤其在女婴、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的婴儿中更为常见。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预防并发症至关重要。本文通过一个真实案例,详细介绍了新生儿血管瘤的症状、类型、治疗方法以及治疗的黄金时期。

真实案例

台中大肚1岁徐小妹在1个月大时,耳后突然长出鲜红色斑块,一开始家人都以为是胎记。奇怪的是耳后斑块隆起发痒且越变越大,从0.5公分长至1公分,徐小妹常常去抓痒让家人很担心。刚巧定期至乌日林新医院小儿科施打常规疫苗,徐小妹母亲向儿童心脏科廖立勤主任咨询,经由理学检查才发现原来红色斑块不是胎记,竟然是新生儿血管瘤。医师立即安排徐小妹住院3天,采用口服Propranolol心律錠药物治疗,临床观察药物反应,确认没问题后返家继续服用药物治疗5个月,血管瘤也成功消滅了,红斑完全消失与常人无异,所幸有及早治疗,若是比较严重的血管瘤恐怕无法完全恢复,长期下来甚至可能影响听力!

认识新生儿血管瘤

乌日林新医院儿童心脏科廖立勤主任指出,新生儿血管瘤属于一种血管性肿瘤,在新生儿期间较为常见,台湾统计婴儿发生率约略是1%~2.6%,好发于女婴、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的婴儿;研究显示新生儿血管瘤可能涉及胎儿期间的血流变化、遗传因素和生长因子作用。

类型
介绍
表浅型
约占6成婴儿血管瘤类型,在新生儿期间较为常见,通常在婴儿出生后的最初几周内开始出现。表皮内血管瘤表现为皮肤表面的红色或深红色瘤块。
深层型
深部血管瘤则可能隐藏在皮肤下,不容易察覺
混合型
同时有表浅型和深层型的血管瘤。

新生儿血管瘤通常出现在头部和颈部,但也可能出现在其他部位,随着时间推移而急速增大,在某些情况下恐会引发并发症。建议可至小儿科藉由理学检查发现有无新生儿血管瘤,也可以透过扫描超音波或核磁共振检查,确认病變深度和位置,及早确诊有助于制定适当的治疗计划。大多数新生儿血管瘤是良性肿瘤且会自行消失,一般而言无需治疗。然而,对于生长迅速或可能引发并发症的血管瘤,治疗是必要的,尤其当血管瘤位于特定危险区域,如眼睛、口腔或鼻腔时,恐影响感官器官的正常发育,导致视力或听力问题。

新生儿血管瘤治疗黄金期

1岁以前是治疗新生儿血管瘤的黄金期,治疗选项包括观察、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乌日林新医院儿童心脏科廖立勤主任表示,首选用药物治疗,口服Propranolol心律錠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已证明可抑制血管瘤的生长,临床上大多用来治疗高血压、心律不整等,属于一种非选择性乙型阻断剂,能降低心跳速率。若是运用在新生儿血管瘤治疗的话,建议在儿童心脏科医师的监督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治疗过程中,医师将密切监测患儿的生长和减少副作用发生。

乌日林新医院儿童心脏科廖立勤主任提醒,新生儿血管瘤虽然在婴儿期间相对常见,但多数情况下是可以自行缩小和消失的。然而,家长应该密切关注婴儿的皮肤状态,及早发现并寻求医疗协助。早期诊断和治疗能够有效地管理病情,减少潜在的并发症,让宝宝健康成长。同时,医学科技不断进步,对于新生儿血管瘤的治疗方式也在不断丰富和改进,提供了更多选择,以确保患儿得到最佳的照护。

本文原文来自乌日林新医院官网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