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奥苏贝尔知识同化理论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奥苏贝尔知识同化理论

引用
1
来源
1.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90146426.html

奥苏贝尔的知识同化理论是认知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强调学习是新知识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一理论不仅为教育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也为理解学习过程的本质提供了深刻的洞见。





奥苏贝尔简介

戴维·保罗·奥苏贝尔(David Pawl Ausubel)于1918年10月25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2008年去世。他先后获得宾夕法尼亚大学学士学位(1939)、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硕士、布兰代斯大学医学博士(1943)和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博士(1950)。

奥苏贝尔主要从事认知教育心理学研究,尤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他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认知同化理论等,对教育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化理论的基本概念

同化是奥苏贝尔认知理论的核心概念,指学习者将新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从而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化过程包括选择、协调和适应三个环节:

  • 选择:学习者从环境中选择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认知结构;
  • 协调:将新知识与已有认知结构进行关联和匹配;
  • 适应:通过调整已有认知结构以容纳新知识。

新知识的有意义性要求其必须与已有认知结构产生实质性联系,才能被同化到认知结构中。认知结构的可辨别性要求各个元素之间具有清晰的区别和联系。认知结构的稳定性是同化新知识的前提。

同化模式与类型包括下位同化、上位同化和并列同化三种模式。

知识同化的心理机制

知识同化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注意、记忆与遗忘、分析与综合三个方面:

  • 注意机制能够帮助学习者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与当前任务或已有知识相关的信息,忽略无关信息;
  • 记忆有助于将新学习的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整合和存储,形成稳定的知识结构;
  • 遗忘能够过滤掉不重要、冗余或错误的信息,减轻认知负担;
  • 分析与综合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问题本质和知识之间的联系。

知识同化与教学应用

针对不同学科的教学策略包括:

  • 理科教学:通过示例和实验演示,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原理、公式和实验方法;
  • 文科教学:注重背景知识的介绍和文本解读,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文学作品和文化现象;
  • 艺术和体育教学:通过示范、模仿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技能和技巧,同时注重创造性和表现力的培养。

教师在知识同化中的角色包括:

  • 知识传授者:具备丰富的学科知识,能够清晰地呈现和解释教学内容;
  • 学习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学生成长的关注者: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其克服困难和提高自信心。

知识同化与个体差异

学生认知风格的差异包括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学习动机对知识同化的影响包括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动机强度与知识同化、自我效能感等方面。

知识同化理论的现实意义与挑战

知识同化理论的现实意义包括:

  • 注重知识系统性:强调知识结构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教育者应按照知识的内在逻辑和关联组织教学;
  • 强调学生主动认知: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将新知识纳入已有认知结构的过程;
  • 优化教学策略:提出了“先行组织者”等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同化新知识。

知识同化理论面临的挑战包括:

  • 个体差异与同化难度:不同学生的学习背景、认知能力和兴趣存在差异,这导致他们在同化新知识时面临不同的难度和挑战;
  • 知识更新与认知结构重构: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学生的认知结构也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
  • 情感因素与同化过程:情感因素在学习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如何整合情感因素与同化理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