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痛之王:痛风与肾脏的关联
百痛之王:痛风与肾脏的关联
痛风,被誉为“百痛之王”,是一种与高尿酸血症密切相关的关节炎症疾病。它不仅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还可能对肾脏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痛风与肾脏之间的关联,以及如何通过科学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痛风是什么
痛风是一种与高尿酸血症相关的关节炎症状况。当体内的尿酸过高时,尿酸会在关节和组织中形成尿酸盐晶体,导致发炎、红肿、疼痛和热感。这种因尿酸过高造成的急性关节炎被称为痛风。临床上,病人常常会抱怨脚趾的关节突发性的疼痛,尤其是脚大拇指。
痛风之所以被称为“百痛之王”,主要是因为其发作时带来的极度疼痛。痛风发作通常突然发生,往往是在夜间,疼痛可以达到剧烈到难以忍受的程度,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甚至睡眠。
尿酸与肾脏
尿酸是人体内老废细胞(氨基酸及核酸)-“普林”代谢的最后产物。血清中尿酸来源80%是体内氨基酸、核酸等分解而来的,而20%是由含普林或蛋白食物代谢而来的。普林在肝脏代谢形成尿酸,再由肾脏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大多数情况下,尿酸会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但当体内产生过多尿酸或者肾脏无法有效排出尿酸时,就会发生痛风。
肾脏是人体内的一对重要器官,在调节尿酸排泄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肾丝球中,尿酸随血液进行过滤,进入肾小管系统进行再吸收和分泌,大部分尿酸会被肾小管的细胞再吸收回血液中,但也有一部分会被积极分泌到肾小管中准备排出体外,再吸收和分泌的平衡决定了最终有多少尿酸被排出体外。然而,也有多因素会影响尿酸的再吸收和分泌,包括药物、血压、血液中尿酸浓度和体内水分状态等。当肾脏功能减退或者尿酸产生过多时,肾脏可能无法有效地排出尿酸,导致血液中的尿酸升高,进而增加痛风发作的风险。
尿酸升高的原因
- 饮食因素:高嘌呤饮食是尿酸升高的常见原因。嘌呤自然存在于许多食物中如红肉、内脏、海鮮,这些食物被消化后,会在体内再代谢产生尿酸。
- 体重过重或肥胖:肥胖者的皮下脂肪较多,当饥饿时,皮下脂肪会分解产生许多酮体积存在体内,便会妨碍肾脏排泄尿酸,使尿酸升高。而且肥胖者易出汗,使尿量相对减少、尿酸变浓,如此不但会造成尿路結石,也会影響尿酸排泄。
- 酒精:酒精(尤其啤酒和烈酒),会增加尿酸之产生并减少其排泄。
- 肾功能障碍: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任何影响肾功能的疾病或状态,如慢性肾病,都可能导致尿酸排泄减少,血液中尿酸数值升高。
- 遗传因素:家族史和遗传因素也在尿酸升高中扮演角色,医学统计指出,有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疾病史的家族,其子女的罹患率较一般人高出约10倍左右。
- 药物影响:某些药物,如利尿剂和抗结核药,可以减少尿酸排泄,导致血液中尿酸升高。服用抗癌药、气喘药、抗霉菌药时,会加速尿酸的形成。
- 其他慢性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症等慢性病也与高尿酸血症有关。
尿酸对肾功能的损害
当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超过其溶解度时,尿酸可以在肾脏形成结晶并沉积在肾丝球或肾小管中。这些尿酸结晶可以刺激炎症反应,导致肾组织损伤和纤维化,从而影响肾功能。尿酸亦可直接对肾小管细胞造成损害,这种直接的细胞损害和功能障碍会加重肾损伤,影响肾清除代谢废物的能力。
高尿酸血症与慢性肾病的发展有关,长期的高尿酸水平不仅对肾脏造成损害,亦与高血压有关,高血压是造成肾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的高血压可以对肾的血管造成损害,降低肾的过滤能力,最终导致慢性肾病甚至洗肾。
为了预防尿酸对肾功能的损害,建议进行适当的饮食控制,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保持适当的体重,控制血压,并定期检查血尿酸数值和肾功能。必要时,医生可能会开立尿酸降低药,以帮助控制血尿酸值,减少对肾的损害。
预防与治疗方法
痛风不是老人才要担心的疾病,近幾年來,由於國人生活作息、飲食習慣之改變,痛风发病年龄已逐年下降。目前饮食控制只能使血尿酸下降约 1.0 mg/dL左右,通常无法使血尿酸值 <6.0 mg/dL,因此若要把血尿酸值降下來,大多需服用降尿酸藥物來達成,若能合併低嘌呤飲食控制,將可減少藥物使用劑量。
- 预防:
- 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避免或限制红肉、内脏、海鲜、豆类和其他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 限制或避免酒精摄入:特别是啤酒和烈酒。
- 增加水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应达到足够,至少1500-2000c.c,以帮助稀释尿酸并促进其排泄。
- 控制体重: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减重,避免体重过重或肥胖,这有助于降低尿酸水平。
- 药物:预防痛风发作药物之首选为低剂量秋水仙素。建议剂量为每天 0.5-1 mg,使用期间需至少三个月,另外需注意,秋水仙素在肾功能不佳的病患(CCR<50 mL/min) 劑量宜减半。 若血尿酸值已達治療目標,且無痛風症狀至少3 至 6 個月,則可考慮停止預防痛風發作藥物。
- 治疗:
- 降低尿酸药物:药物如:Allopurinol和Febuxostat可以用來降低血液中的尿酸,预防痛风发作。
- 痛风发作的治疗:急性发作时可以秋水仙素、非类固醇消炎止痛药或以口服、关节内或肌肉注射类固醇,剂量需与医师讨论。长期控制药物则分两类,一类促进肾脏对于尿酸的排泄,如:Probenecid、Benzbromarone、Sulfinpyrazone等;另外一类抑制尿酸合成,如:Allopurinol,而Febuxostat适合用于肾功能不佳之患者。
- 定期检查肾功能和与医疗专业人员合作:
- 定期检查肾功能:建议定期进行肾功能检查,包括血液和尿液测试,以监测肾健康状况和尿酸数值。
- 与医疗专业人员合作:通过专业咨询,制定治疗计划,包括适当药物治疗、饮食调整和生活方式改变。遵循医生指导和建议,定期进行跟踪检查,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结语
痛风与肾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这一点不容忽视。痛风管理不仅限于用药治疗,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活型态调整来预防和控制病情。建议对含有高嘌呤的食物如内脏、海鲜类(海参、海蜇皮除外)宜减少摄取,此外,应限制酒精和含糖食物的摄入,以及每日补充足夠水分,是控制血尿酸数值的关键策略,建议一天至少喝足1500至2000c.c.的水分。若體重過重者應慢慢減重,不宜快速減肥或斷食,以免因細胞大量崩解產生尿酸而導致痛風發作,減重以每月減輕一公斤以內為宜。此外應定期檢測腰圍,將腰圍維持在標準範圍內(國民健康署標準:男性 ≤90 cm,女性 ≤80 cm)。
即使痛风无法根治,通过综合管理策略,包括适当饮食调整、维持良好生活品质和遵循医嘱用药,可以有效控制痛风,减少发作次数,从而提升生活品质。这不仅是对抗痛风的战略,同时也是维护肾健康的重要措施,痛风患者应通过积极的生活方式改变,预防痛风缠身,进而保护肾免受进一步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