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消毒方式对比和分析
常用的消毒方式对比和分析
消毒和灭菌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概念,它们在目标、方法和效果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消毒方式及其局限性,并重点介绍过氧化氢消毒机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前景。
消毒与灭菌的区别
消毒:消毒的目标是清除和杀灭病原微生物,但不包括芽孢,使其数量降至不足以引发人类疾病的水平。
灭菌:灭菌则是绝对的,不仅要清除和杀灭病原微生物,还需彻底消灭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
常见的消毒方式
紫外线消毒
救护车内通常配备符合国家卫生计生委统一标准的单端双管紫外线杀菌灯。使用完毕后,关闭车厢门并开启紫外灯,照射时间通常为90分钟。含氯消毒液消毒
有效氯浓度为2000 mg/L的含氯消毒液可用于擦拭车厢内座位、地面、急救箱和设备等表面。痰盂和便器则需用1500 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排泄物和分泌物需用2000 mg/L的含氯消毒剂作用60分钟后,再进行进一步处理。臭氧消毒
臭氧具有强氧化性,通过臭氧发生器释放臭氧并密闭于一定空间,保持有效浓度60分钟,即可杀灭病毒、细菌和真菌等。过氧化氢消毒
研究表明,汽化过氧化氢发生器消毒技术比气溶胶喷雾技术具有更强的杀孢子能力,消毒周期短,有毒残留物极少。
各种消毒方式的局限性
含氯消毒液、紫外线和臭氧消毒均可能产生药物残留,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紫外线消毒效力有限,存在阴影面积和卫生死角,无法杀灭真菌和细菌休眠体,且易受干扰。相比之下,液体和气体状态的过氧化氢因其优良的消毒效果和无毒分解产物(水和氧气),比甲醛和环氧乙ang气体消毒剂更安全,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过氧化氢消毒机灭菌技术
过氧化氢消毒机将液体过氧化氢转化为汽态或干雾气体形式进行环境整体消毒。所有过氧化氢消毒机的起点都是将液体进行雾化。不同之处在于采用何种方式将液体扩散出去。许多厂家声称其颗粒大小为微米级甚至纳米级,分湿式和干式,但这些对消毒效果并无显著影响。最重要的是观察喷出的雾是否肉眼可见以及喷完后环境湿度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喷完后环境湿度增加很多,RH>90%或湿度饱和,则一定不是干式,也不是所谓的纳米级。
过氧化氢消毒机灭菌技术可作为传统消毒方式的补充消毒灭菌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