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首诗词里的逍遥自在
九首诗词里的逍遥自在
前路漫漫,诗词为伴,流年匆匆,且祝君安!
分享九个读后让人心情放松的古诗词佳句。
满目青山,载月明归
“满目青山”这句描绘了一幅宽广而壮丽的自然景象。青山连绵,满眼都是绿意盎然,给人一种心旷神怡、宁静致远的感觉。这种景象常常与诗人内心的平静、超脱或是对自然的热爱联系在一起。
“载月明归”则进一步将自然的美景与诗人的情感相融合。明月高悬,照耀着诗人归家的路途,也照亮了诗人内心的世界。这里的“归”字既可以理解为物理上的归家,也可以理解为精神上的归宿或回归。诗人带着满心的感慨和对自然的留恋,与明月一同归来,寓意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
茶一碗,酒一尊,熙熙天地一闲人
“茶一碗,酒一尊”这两句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夜宿赤松梅师房时的日常情景。一碗茶,象征着清静和淡雅;一樽酒,则代表着闲适和自在。茶与酒的搭配,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物质生活的简单追求,也反映出他内心世界的平和与满足。
接下来,“熙熙天地一闲人”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的情感。熙熙,有热闹繁盛之意,但在这里更多的是形容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浩瀚。诗人自诩为“一闲人”,意味着他在这个广阔无垠的宇宙中,只是一个平凡而悠闲的个体。然而,这种“闲”并非无所事事,而是指诗人能够超脱世俗的纷扰,保持内心的宁静和自在。
整首诗通过描绘茶、酒和天地等自然元素,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他以一种超脱的视角,观察着这个世界,同时也表达了对简单、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江风静,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出自宋代词人秦观的《满庭芳·红蓼花繁》。这首词创作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当时秦观被贬谪至郴州(今属湖南)。
这首词上片侧重写景,描绘了一幅楚江月夜独钓的图景,红蓼花繁、黄芦叶乱,秋高云淡,境界空阔,楚江一片清澈。词人独自乘着小船,优哉游哉地驶过烟雾迷离的沙岸小洲,垂钓江中,享受着这宁静的夜晚。
下片则侧重写人,写词人在楚江月夜中独醉之事。他忘却了人与自然的区别,任由江风静静地吹拂,直到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这里的“江风静”既描绘了外部环境的宁静,也反映了词人内心的平静和超脱。
整首词淡素雅洁,清丽恬静,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它不仅是秦观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通过这首词,我们可以感受到词人秦观在贬谪期间的孤独、超脱和对自然的热爱。
雨过天晴驾小船,鱼在一边,酒在一边
《山坡羊·一头犁牛半块田》是元代文学家张养浩的作品。这首曲子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一个农夫的简朴生活和他对生活的满足。
这句描绘的是一幅雨后初晴的田园画卷。农夫在雨停之后,驾着一叶小船,悠然自得地在水面上荡漾。小船的一侧放着刚钓上来的鱼,另一侧则放着美酒。这样的场景充满了宁静和和谐,展现了农夫简单而满足的生活状态。
在这句词中,“雨过天晴”不仅是指天气的变化,也象征着农夫生活中困境的结束和希望的到来。而“驾小船”则暗示着农夫在困境之后重新获得了自由和快乐。他不再被生活的重压所束缚,而是可以自由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
“鱼在一边,酒在一边”则进一步强调了农夫的满足和自在。他不需要太多的物质财富,只需要简单的食物和美酒就能让他感到幸福和满足。这种简单而纯粹的生活方式,正是张养浩所推崇和向往的。
云片飞飞,花枝朵朵。光阴且向闲中过
《踏莎行·身世浮沤》是宋代诗人张抡创作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云片飞飞,花枝朵朵,光阴且向闲中过”这三句,描绘了诗人超脱世俗纷扰,向往自然清静生活的情感。
“云片飞飞”描绘了天空中飘逸的云片,象征着诗人超脱尘世、自由不羁的精神状态;“花枝朵朵”则描绘了盛开的花朵,象征着美好、纯净的自然世界。这两句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向往。
“光阴且向闲中过”则表达了诗人对光阴流逝的无奈和感慨,但同时也表明了他选择安于闲适、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他不再被世俗的纷扰所困扰,而是选择与自然为伴,享受闲适的时光。
花间明月,松下凉风,输我北窗一枕
这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美好的画面:在盛开的花丛中,皎洁的月光洒落,松树下微风习习,带来阵阵凉意。然而,这样的美景在作者看来,都不及他北窗下的一枕安睡来得惬意。这里的“输”字,并非指实际的比较或竞争,而是表达了一种超越和享受的心态。
诗句传达了作者对于闲适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繁忙纷扰的尘世中,人们往往为名利所累,为琐事所扰,难得有片刻的宁静和闲适。而作者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一片属于自己的宁静天地,享受北窗下的一枕安睡。这种心境的平和与满足,正是作者所追求和向往的。
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苏轼(宋)的《沁园春·孤馆灯青》是一首表达作者人生态度和哲学观点的词作。在这首词中,“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这一句,凝聚了苏轼对于人生、政治和个人处世哲学的深刻见解。
“用舍由时”意味着人的被任用或不被任用取决于一定的时机和形势。这反映了苏轼对于政治现实的清醒认识,他明白个人的命运往往不是由自己完全掌控的,而是受到时代、社会乃至天命的影响。因此,他对于官职的得失、政治的沉浮保持了一种超然的态度。
“行藏在我”则强调了个人意志和选择的重要性。尽管外部环境会对人产生影响,但个人的行为和内心世界的选择却是由自己掌控的。苏轼在这里表达了一种独立自主、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他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人生追求,不受外界诱惑和压力的干扰。
“袖手何妨闲处看”进一步展现了苏轼的处世哲学。他认为,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有时候选择袖手旁观、置身事外也是一种智慧。这并不是消极避世的表现,而是一种审时度势、明哲保身的策略。通过保持一种超脱的心态,苏轼能够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清醒。
整首词通过这三个短句,展现了苏轼对于人生、政治和个人处世哲学的深刻思考。他既认识到人生的无常和不可控性,又坚持自己的道德准则和人生追求。在复杂多变的世界中,他能够保持一种超脱的心态,以智慧和勇气面对人生的挑战。这种人生态度和哲学观点对于现代人来说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月下风前,逍遥自在,兴则高歌困则眠
冯尊师的《沁园春》词作中,“月下风前,逍遥自在,兴则高歌困则眠”这一句,充分展现了作者超脱尘世纷扰、追求心灵自由的人生态度。
“月下风前”是一个优美的自然场景,描绘了作者在月光照耀、微风轻拂的环境中,与自然和谐共存。这样的环境往往能够带给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让人忘却尘世的纷扰,进入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逍遥自在”则直接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状态。他不受世俗的束缚,不为名利所累,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一种高度的精神自由和独立性,是许多人所向往的。
“兴则高歌困则眠”则进一步描述了作者的日常生活状态。当他感到高兴时,就大声歌唱,抒发内心的喜悦;当他感到困倦时,就安然入睡,享受片刻的宁静。这种随性而为、顺其自然的生活方式,不仅展现了作者豁达开朗的性格,也体现了他对于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智慧。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人月圆·山中书事》是元代散曲作家张可久的一首作品。在这首散曲中,“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一句,以其简洁而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生活状态。
“山中何事?”这一问句,引发了读者对于山中生活的想象和好奇。而紧接着的“松花酿酒,春水煎茶”,则具体地描绘了这种生活的细节和乐趣。松花酿酒,意味着在山中可以采集到松花,用来酿造美酒,这不仅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春水煎茶,则是指在春天里,用清澈的河水煮茶,品味茶香的同时,也享受着春天的气息和宁静。
以上是今天分享的内容,希望你能喜欢。岁月静好,愿你历经沧桑,千帆过尽,心里依然住着那个少年,青春不老,诗心依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