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长期投资指南:三个实用策略助你规避盲目持有风险
A股长期投资指南:三个实用策略助你规避盲目持有风险
在A股市场中,盲目采取长期持有策略存在较大风险。本文通过具体数据分析,揭示了入场时机对投资结果的决定性影响,并提出了定投、选择稳健投资标的、做好股债配置等实用建议,帮助投资者构建更稳健的投资组合。
近期,关于长期持有的讨论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闪电劈下时必须在场"这一观点在基金圈广为流传,但有观点认为应将其修改为"低估值时必须在场"。这一观点也得到了社保基金多年前投资实践的印证:在A股市场,简单持有是远远不够的,在高估值时期必须及时采取卖出操作。
但如果将入场时间推迟到2015年底,同样持有到现在,年化收益竟然只有可怜的0.16%。
这个数据令人震惊:将近9年的时间,投资者的资金几乎没有任何增值,连通货膨胀都没能跑赢。要知道,万得全A是一个全收益指数,已经把股票分红再投资计算在内了。如果不是因为2023年9月24日之后的这波行情,实际收益可能会更差。这充分说明了在A股市场简单采取买入持有策略的风险。
面对这种情况,普通投资者该如何应对?以下是三个实用建议:
一、用定投开始与股市的相遇
这可能是个老生常谈的建议,但确实非常有效。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定投的最大优势在于对入场时机不敏感。无论是在2007年牛市顶峰还是2008年熊市底部开始定投,到现在的累计收益差别都不大。因此,对于刚开始接触股市的投资者来说,通过定投开始投资,既能积累经验,又能稳步积累财富,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
二、选择稳健的投资标的
特别推荐关注中证红利指数这类产品。从2016年至今,尽管A股整体表现平平,万得全A 的年化回报只有区区 0.16%,但中证红利指数仍然实现了可观的回报,年化回报 7.03%。这背后的原因在于,中证红利指数采用股息率加权的编制方法,本质上包含了高抛低吸的投资逻辑。
具体来说,当某只股票股价大涨导致股息率下降时,会在年度调整时被调出指数;相反,那些因为价格下跌而股息率上升的股票则可能被纳入指数。这种机制使得指数能够自动实现“高抛低吸”,而不是简单的买入持有。
虽然在2019年、2020年这样的普涨行情中,中证红利指数可能会落后于大盘,但在2021-2023年的调整期,它展现出了极强的抗跌性,为投资者提供了很好的防守效果。
所以投资者通过中证红利ETF(515080)以及对应的联接基金(A份额:012643 C份额:012644)来进行长期投资,或许持有体验更好一些。
这里要展开多说两句,中证红利ETF(515080)目前奉行季度派息策略。
对于派息,除了传统的再投资,在这个长期持有的话题下,建议考虑如何将分红用掉。将分红用于改善生活,无论是购买书籍、数码产品,还是享受美食,都能让投资更有意义。
三、 做好股债配置
这同样是个经典的建议,但效果确实显著。从2013年底开始,如果单纯持有万得全A指数,到现在的年化收益是7.28%;如果买入30年期国债,年化收益是7.96%。但如果采用50:50的股债配置,并且每天进行再平衡,年化收益可以达到8.46%。
更重要的是,这种配置方式能够显著降低投资组合的波动性。从2019年至今的数据来看,最大回撤基本控制在20%以内,很多时候甚至低于15%。相比之下,纯股票投资的回撤经常达到40%甚至50%。这种相对平稳的收益特征更适合普通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
总的来说,要在A股市场取得理想的投资收益,既不能盲目追求暴利,也不能完全放弃积极管理。通过以上三种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普通投资者完全可以分步走,逐步构建一个稳健的投资组合,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获得合理的收益。投资始终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保持耐心和理性才是制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