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工程师的经历,是刘慈欣的宝藏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工程师的经历,是刘慈欣的宝藏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IURGNLE405219T0D.html

很多人开玩笑把刘慈欣叫做“电工”,调侃他当年在娘子关发电厂当工程师的经历。但实际上,他不仅是娘子关发电厂的高级工程师,这段经历更是他创作生涯中的宝贵财富。

以《超新星纪元》为例,在这部作品中,刘慈欣详细描绘了一个火力发电厂的运作过程。从运煤、研煤、烧煤到发电的每一个环节,都展现出了他对发电厂内部运作的深刻理解。这种专业性细节的描写,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很难做到如此精准。

在《地火》、《中国太阳》、《带上她的眼睛》、《地球大炮》等早期作品中,刘慈欣就展现出了浓厚的“工程师”风格,特别注重原理和技术细节的描述。这种风格不仅让理工科背景的读者感到亲切,也让普通读者能够感受到科幻作品中“可能性”的魅力。

《海水高山》通过一个离谱的外星世界故事,带领读者重走了一遍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三体》中对“三体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从周文王的周易到牛顿的人形计算机阵列,仿佛是一次数学史和物理史的重演。《球状闪电》则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展现了科学探索的严谨性和合理性。

这些作品都表明,刘慈欣虽然不是真正的科学家,但他的基本科学素养和工程背景,让他能够用卓绝的想象力和架构能力,创作出既合理又令人震撼的科幻作品。

正如《基地》的作者阿西莫夫,他的工程师和化学家背景,让他能够创作出“银河帝国百科全书”、“基地计划”等宏大构想。同样,刘慈欣的工程师经历,不仅不是他的“黑历史”,反而是他创作生涯中最重要的源泉。

人的一生是不能割裂的,无论是浮沉起落还是悲欢离合,都是构成完整自我的一部分。刘慈欣的工程师经历,正是他创作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他能够创作出如此丰富、细腻科幻作品的重要原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