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听力报告—纯音测听图解
读懂听力报告—纯音测听图解
当我们出现听力障碍时,医生通常会建议进行一项常规的纯音测听检查来了解耳朵的听敏度,判断听力损失的程度和类型。那么,当我们拿到听力报告单后,如何解读上面的符号和曲线呢?本文将通过四个步骤,帮助您读懂听力报告图。
图1 听力图报告示例
第一步:看颜色
拿到报告,我们首先注意到的就是它的颜色。有些人可能会想,这个红色难道是有问题的意思吗?和检查时佩戴耳机区分左右耳的方法一样,遵循左蓝右红的原则,红色代表右耳,蓝色代表左耳。
第二步:看坐标
横坐标代表的是声音频率(赫兹,Hz),在测试过程中我们听到的滴滴滴、嘟嘟嘟的声音就是不同频率的声音,从左到右,声音频率从低到高,即由低沉变得尖锐,临床上纯音测试的频率点通常为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Hz。纵坐标代表的是声音的强度(听力级,dB HL),也就是声音的大小,从上到下,声音由小变大,声音强度范围为-10-120 dB HL。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的声音在听力图上都有对应的频率和强度,人类的言语声范围在听力图中类似于一个香蕉的形状,我们称之为“言语香蕉图”。当我们的听力曲线在言语香蕉图范围内时,就说明我们能够听到大部分的言语声。
图2 言语香蕉图
第三步:看符号
纯音测试有气导测试和骨导测试。这里涉及到声音传入内耳的两种途径:气导是指声音通过空气传导,经外耳,中耳传至内耳的过程;骨导是指声音直接作用于颅骨,引起颅骨的机械振动,将声音传至内耳的过程。纯音测试的目的是检测每个频率点的听力阈值(简称听阈,即最小可听到的声音大小)。
在听力报告中的以下符号代表不同频率点的气导听阈和骨导听阈。气导听阈和骨导听阈均有各自的符号。“○”、“×”、“□”、“△”都是气导听阈的标志,“○”、“×”是未加掩蔽声时测得的气导听阈所用的符号,“□”、“△”则表示加掩蔽声后测得的气导听阈所用的符号;“<”、“>”、“[”、“]”代表骨导听阈的标志,“<”、“>”表示未加掩蔽声测得的骨导听阈所用的符号,“[”、“]”表示加入掩蔽声测得的骨导听阈所用的符号。加入掩蔽声的意思简单地说就是在较好耳一侧加入掩蔽噪声,避免较好耳一侧偷听,来准确得到较差耳的真实听力。下面这张表格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辨每一个符号的含义。
气导 | 骨导 | |
---|---|---|
非掩蔽 | 掩蔽 | |
左耳 | × | □ |
右耳 | ○ | △ |
表1 符号意义
第四步:看曲线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21版听力分级标准,通过计算500、1000、2000、4000Hz四个频率的气导听阈的平均值,将听力损失程度分为正常、轻度听力损失、中度听力损失、中重度听力损失、重度听力损失、极重度听力损失以及全聋七个分级,并对单侧聋进行定义。
图3 英文版听力分级标准
图4 中文版听力分级标准
根据气、骨导听阈之间的关系可以将听力损失分为传导性听力损失、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和混合性听力损失三种类型。
传导性听力损失的病变部位通常位于外耳和中耳,影响了声音向内耳的传递。听力曲线表现为气导听阈下降,骨导听阈在正常范围内,且气导听阈和骨导听阈之间的差值大于10dB,但一般不大于60dB。传导性听力损失的常见原因包括耵聍栓塞、中耳炎、听骨固定等,大多数可依靠药物或手术治疗恢复听力。
图5 左耳传导性听力损失
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病变位于螺旋器的毛细胞、听神经或各级听中枢,对声音的感受与神经冲动的传导发生障碍。气骨导曲线呈一致性下降,无气导听阈和骨导听阈的差值(允许3-5dB误差),一般高频听力损失较严重,故听力曲线呈渐降型或陡降型。也有部分感音神经性耳聋呈现低频下降或者中频下降的特点。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包括衰老引起的退行性过程、基因突变、噪音暴露、耳毒性药物暴露以及慢性病等。
图6 右耳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混合性听力损失具备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的双重特点。听力曲线的特点是气骨导阈值均在正常范围之外,气导听阈和骨导听阈的差值大于10dB。
图7 右耳混合性听力损失
看完这些,大家赶紧对照一下自己的听力图解读一番吧。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旦检测出患有听力损失,要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