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提高孩子学习的"内驱力",让孩子主动去学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提高孩子学习的"内驱力",让孩子主动去学习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795784591_121123986

在孩子学习的道路上,很多家长都期待他们能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变为“我要学”的主动态度。但这一变化不仅需要孩子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家长的正确引导。那么,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让他们从内心深处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呢?





为什么“主动学习”很难

因为玩太快乐了!

玩的时候,大脑会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它是一种神经递质,会在大脑里发出“我真开心”的信号。孩子生不生气、有没有上进心都受到大脑的支配。玩手机心情放松,打游戏、去探险这些活动都会刺激多巴胺的分泌,使人感到快乐。玩比较简单、形式多样、支持有效、激励及时,能产生自主感、成就感。学习比较枯燥,一本书、一支笔,很单调。学习比较困难、形式枯燥、支持无效、缺乏激励,还容易产生无力感、挫败感。有些家长看到孩子做错题,就数落孩子“我教你多少遍啦,告诉你这么多次还记不住?”孩子很委屈,没有多巴胺,一点也快乐不起来,这时想让孩子主动学习自然是很难了。

如何变成“主动学习”

玩和学习是一场多巴胺的“战争”,比的是谁更能刺激多巴胺的分泌。树立信念,家长和孩子是一伙儿的,要一起打赢这场战争。在学习这件事上,家长和孩子是战友不是对手,家长和孩子各自扮演什么角色呢?如果家长是指挥官,孩子是士兵,家长让孩子往哪冲就往哪冲,这场仗孩子就缺乏自主感,也就不会产生多巴胺。这时候就要换个思路,像游戏一样,让孩子当指挥官,决定这场仗该怎么打,多巴胺自然就有了。以养成阅读习惯为例,如果是父母指挥,孩子听令,结果就是:

“别玩了,天天就知道玩。你们老师说要想作文写得好,每天要阅读。过来先把这两篇文章读完了。”

孩子被催促,不想听唠叨,没有主动性。

如果换成孩子指挥,孩子就得知道:我每天什么时候开始阅读,阅读多长间?我要阅读哪些内容?我阅读完之后怎么消化?我需要爸爸妈妈帮我什么……这些都需要孩子自己去想,渐渐孩子就有了自主感和成就感。这时家长应该做什么呢?当好参谋:

“你今天读完这篇文章,可以把这个故事讲给我听呀。”

给孩子提供建议供孩子选择,这就是参谋的作用。分配好角色,操作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杂音,孩子心里会想:先玩会吧,游戏这一关没过呢。遇到这种情况,该怎样学习呢?要让启动变得简单。做一次深呼吸,放松心情,把目标拆解开成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的小目标,比如放学了先计划好放学之后做什么;回家先写完所有作业再玩;作业按容易——困难——容易的顺序排好。这样坚持下去,就会发现启动学习越来越简单。

激发孩子的学习内驱力

利用“停工期”提升孩子学习效率

心理学家曾做过一组观察实验:一部分孩子,每天放学后第一件事就是写作业;另一部分孩子,放学后先玩上半小时再回来写作业。本以为后者会因为玩累了而没有精力学习,但实验结果表明,这部分孩子写作业的效率明显高于前者。让大脑累了一天的孩子继续“加班加点”写作业,他们的效率自然不会高。相反,当我们给孩子留点“停工期”,让他们和小伙伴一起玩一会儿或是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之后再回归学习,孩子的大脑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他们的学习状态和效率也会相应提升。

了解“德西效应”谨慎使用物质奖励

“德西效应”是指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

一些家长在要求孩子学习或写作业时,喜欢用金钱或物质的方式进行“激励”。这种方式在刚开始时可能会有效果,但长此以往,孩子反而会把写作业和读书当成一项任务,无法激发对学习本身的动力,只对完成任务后的奖励感兴趣。因此,家长不要轻易拿物质奖励去哄着孩子学习,要多暗示学习的乐趣,少暗示学习的痛苦。可以多带孩子玩一些有挑战性的益智游戏,比如算24点、数独、成语接龙等,让学习的乐趣本身成为孩子内在动力的来源。

营造安静氛围增强孩子的专注力

有些家长喜欢坐在孩子旁边盯着孩子做作业,一旦发现有问题,比如答案算错、字写歪了,就一边帮着孩子涂擦,一边批评、埋怨或者责怪孩子。我们可以想象,孩子在这种紧张、焦虑的氛围中,对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是很难提高的。这个时候,家长再怎么说教,孩子也是听不进去、改不过来的。建议的做法是:家长首先了解一下孩子有多少作业,然后让孩子预估一个完成时间后,自己独立去做。孩子写作业的这段时间,家长轻手轻脚地做自己的事就好,不打扰孩子。孩子若求助,再去提供帮助。

培养自主能力让孩子学习更积极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非常重要。尤其在学习方面,当孩子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决策时,他们对学习的掌控感也会更强,从而更有信心和动力去学习。

日常生活中,建议家长少对孩子说:

“我认为你应该这样选/这样做。”
“如果你好好写作业,我就允许你等会儿看电视。”
“明天要穿的衣服和要带的课本已经给你准备好了。”
......

家长要把“我要求你做”的思维转变为引导孩子自主做,下次不妨试试这么说:

“你觉得接下来应该怎么做?”
“如果你掌握了这个知识,你就能明白飞机是怎么飞的了!”
“明天你想穿什么衣服?课本都整理好了吗?需要爸爸/妈妈帮忙吗?”
......

最后,当孩子态度积极、表现令人欣慰时,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久而久之,孩子体会到了自主学习的成就感,自然会越来越积极、越来越有动力。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