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峰村里发“茶”财
云峰村里发“茶”财
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云峰村通过发展茶叶产业实现乡村振兴的故事。文章详细描述了云峰村从一个土地贫瘠、产业单一的贫困村,通过发展茶叶种植,借助农业银行的金融支持,成功转型为一个拥有完整产业链、带动村民增收的富裕村。
人勤春来早。农历正月初五,年味还没散去,四川省乐山市井研县云峰村的茶叶种植大户李中强走进自己的茶园,一行行茶树整齐排列,宛若绿色海洋。茶树上的芽头均匀饱满,一抹抹翠绿宛如升腾的希望。“感谢农业银行的大力支持。2025年我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带动云峰村更多村民发‘茶’财。”李中强对农业银行井研县支行客户经理说。
一片茶山变“金山银山”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照稍缺、四季分明……云峰村因其自然条件适宜种植茶叶。“我们这里地处丘陵、土地贫瘠、山多地少,可耕地面积有限,‘农字号’的产品都不惹眼,没有什么出众的‘拳头’产业,致富门道少。”云峰村党支部副书记薛祁译说,云峰村历经几年的脱贫攻坚,人们的生产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变,但由于自有资金匮乏,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存在不足。
“要想土地生金,在泥巴地里就不种那些中看不中用的狗尾巴花,要种就种能卖钱、能变现的金银花。”薛祁译风趣地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云峰村决定依靠当地自然资源走茶叶种植的路子。
李中强是云峰村第一个瞅准发“茶”财的人。他早年在外地打工,2018年回到云峰村准备大干一番,然而村里的年轻人大多离乡背井、外出务工,村里留下的多是老年人。原云峰村的茶山无人打理经管,杂草丛生。
回乡创业的李中强便把这片茶山承包了下来。他发现,原来的茶园规模小、产业单一,要实现经济效益,必须做加法,集种茶、植树于一体,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让云峰村种植的“三无”(无公害、无农药、无污染)茶叶走出大山、走进大市场,让一片小茶叶叩开财富大门。“继脱贫攻坚后,国家又推出乡村振兴政策,在当地政府推出的富民政策的引领下,我们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我想借目前乡村振兴这个大好良机,扩大茶叶种植加工规模,带动村民一起发‘茶’财。”李中强说。
农业银行井研县支行客户经理(中)在李中强的茶园调研。刘礼成/摄
金融活水“润”茶香
青山春雨后,满园茶飘香。要去李中强家的茶园,需徒步攀岩,走一段山路。尽管有些许雾霾的干扰,梯级式的茶林遍布山丘,一片绿油油的茶树仍呈现在眼前。茶树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摇曳,叶片彼此碰撞发出唦唦的响声。周边间伐下来的残枝老秆被捆扎得结结实实,成垛堆放得整整齐齐。管理人员有的忙着打理修剪,有的忙着刨土施肥。
“为了蛇年增收,我必须先人一步。眼看就要打春了,提前备耕,势在必行。”李中强接着说,由于这里海拔、气候、土壤的特性,云峰村种植的茶树叶片色泽鲜艳,叶芽大而圆润,富含绿茶特有的儿茶素,具有绿色耐泡、甘香明显等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为了解决上下山的难题,当地政府已组织力量进行了道路改造。
“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产业链,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李中强在2024年初信心满满地计划扩大茶园种植规模,把全部家当投进去,仍存在30万元至50万元的资金缺口。他试着向亲戚朋友筹措,都被婉拒。正当他为钱发愁,无计可施之时,村上的农业银行助农取款服务站负责人告诉他,农业银行的“惠农e贷”品种多、无抵押、利率低、程序简、贷额高、期限活。李中强听说后喜出望外,很快与农业银行井研县支行取得了联系。
农业银行井研县支行客户经理来到茶园现场实地调查拍照后,对李中强的身份证、户口本、结婚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证件逐一审核拍照、录入、上传,现场为李中强下载了“中国农业银行”APP,帮助其激活登录,指引操作,当即搞定“惠农e贷”线上流程,获得30万元信用贷款额度。
2025年春节期间,农业银行井研县支行客户经理在“春风行动”活动中走进云峰村,在贷后回访李中强的茶园时看到,李中强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种植茶树200多亩,添置各式流程的制茶机具,初具规模的茶叶加工厂有序运作,其制作的“三无”茶叶销往西昌、成都、上海,以及湖南、浙江等地,销售收入达150多万元。
李中强的茶园间种巨桉1万余株,不仅解决了当地5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而且自己也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领头人,受到当地群众翘指点赞。
走进李中强的茶叶加工场地,只见一袋袋100克、印有“云峰茗茶”字样的产品整装待发,释放出浓郁的茗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
“感谢农业银行的大力支持,今年我还将扩大种植经营规模,让村上更多的人种茶、卖茶、发‘茶’财。”李中强说。
“农业银行井研县支行以服务‘三农’为己任、以‘兴民富民’为宗旨,创新推出‘惠农e贷’‘领头贷’‘商户e贷’等一系列惠民金融产品,满足农民种植、养殖、加工等创业融资需求,解决融资难题,对接产业需求,助力乡村振兴。”农业银行井研县支行负责人如是说。2024年,农业银行井研县支行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兴农富民为目标,为当地种植养殖业投放贷款3.3亿多元,为强农富农贡献金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