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战略机遇期”,青岛低空经济如何“振翅高飞”
面对“战略机遇期”,青岛低空经济如何“振翅高飞”
低空经济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质生产力的代表,既涵盖传统通用航空业态,又融合以无人机为支撑的低空生产服务方式,是推动多领域协调发展的综合经济形态。
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也让2024年成为“低空经济元年”。中国民用航空局数据显示,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
作为山东经济发展的龙头和青岛都市圈的核心城市,青岛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有着优越的基础优势和巨大的潜力空间。
青岛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青岛建成投用平度慈航、青岛即墨、莱西店埠、青岛西海岸4个通用机场,规划建设直升机停机坪(备勤点)4个、固定起降点56个、临时起降场地117个,初步实现低空基础设施“连线成片”。
青岛万丰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内,工人正在装配飞机。 张进刚 摄
青岛低空经济产业生态
青岛集聚了空中客车直升机(青岛)有限公司、万丰飞机、九天国际飞行学院等优势资源,具备构建长链条、广辐射的低空产业生态圈的条件。
2022年8月,青岛获批建设以“海岛场景综合应用”为目标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跻身“国家队”行列。两年来,青岛以此为契机,在平度开通14条无人机航线,加快打造北方无人机产业发展增长极。其中,8条无人机医疗配送航线,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灵活运送,简化了传统标本运输方式下需要专人专车和人员调配,需要考虑天气因素等流程,可以更及时地为患者提供诊疗服务。
在地铁4号线登瀛车辆基地,无人机成为传送检修设备材料的重要运输工具。
低空物流是低空经济重要的应用场景之一。今年6月,顺丰集团、青岛地铁、青岛慈航机场联手打造开通中国北方首个低空物流航线(青岛—北京),常态化来往于青岛和北京,运送特色农副产品。在“双11”快递高峰期,青岛顺丰增加多条低空运输线路,通过空中飞行避开地面交通的限制,带来更加便捷和高效的物流服务体验。
运载1.3吨樱桃的塞斯纳飞机在青岛慈航机场准备起飞。
此外,依托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青岛在低空旅游、航空救援、消防应急、引航等领域也积极推广应用直升机,不断拓展低空飞行应用场景。
青岛低空经济未来规划
风口已至,青岛低空经济正迎“风”而上。今年10月,《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提出,通过布局低空经济提升区、低空无人驾驶试验区、低空经济生态区,重点实施开放多元场景、融合智能设施、优化产业生态、强化要素保障4个方面、共计16项任务。到2026年,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打造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这一定位彰显了青岛竞逐低空经济的宏大志向——要努力从跟跑的角色迈向领跑,加快形成低空经济新质生产力。
聚焦产业发展提质增量,青岛将拓展多机型总装制造能力,积极引进电动、氢动力、混合动力等新能源低空飞行器整机制造及示范运营项目。到2026年,培育引进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等龙头项目5个以上,孵化低空经济企业30家以上,打造10个低空重点领域特色集群。
发力示范应用加快拓展,青岛将拓展低空公共服务应用场景,打造海洋特色示范场景,构建满足多种需求的低空智能物流网络及城市空中交通网络。低空飞行(不含微轻小型无人机)突破4万架次,开通5条以上区域无人机物流航线、4条以上景区旅游航线、2条以上短途运输航线,打造10个低空经济商业化飞行典型场景。
锚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到2026年,青岛将推动国家大科学试验装置项目基本建成,引进一批“高精尖缺”低空人才和团队,打造一批低空经济领域高能级创新平台,新增国家、省级创新平台5家以上。同时,通过融入全球低空产业链、完善配套产业体系、协同攻关关键技术、加快推动成果转化等任务,推动产业生态从科研攻关到应用落地全链条加速,不断优化产业生态、释放产业创新动能。
当下,无人机在青岛医疗应急和商业流通等领域加快应用。
刚刚成立的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也将为产业高质量发展插上“腾飞”之翼。青岛地铁集团科创中心主任殷险峰表示,作为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发起单位及理事长单位,青岛地铁集团将充分发挥联盟桥梁与纽带作用,一方面与政府部门紧密联系,推动与同行协会、联盟的合作,致力于低空经济领域的资源共享与协同发展;另一方面,倡导“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组织行业交流、技术研讨等活动,积极探索低空交通、旅游、物流等多元化业务领域,构建互补共赢的合作生态,推动形成具有青岛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和生态圈,助力青岛迈向国内低空经济发展“第一方阵”。
区域布局
按照《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青岛将加快构建一体化发展的空间布局,相关区市将“各有侧重”、形成合力。
青岛市低空经济提升区
青岛市低空经济提升区莱西片区(现青岛通用航空产业园莱西园区)建有莱西店埠机场,是集低空制造、运营、教育、文旅等于一体的综合园区,重点发展固定翼飞机制造、无人驾驶航空器制造、低空人才培训、航空研学等,加快培育“低空+”融合发展新优势。
青岛市低空经济提升区即墨片区(现青岛通用航空产业园即墨园区)建有青岛即墨机场,依托青岛即墨综合保税区,成为集“通航+保税”于一体的产业园区,重点发展直升机制造维修、运营服务、航空金融等,打造独具特色的通航新城、保税智港。
青岛市低空无人驾驶试验区
青岛市低空无人驾驶试验区(现平度市旧店航空飞行小镇)建有青岛慈航机场,重点发展低空物流、海洋应用、低空旅游、飞行培训等应用场景。引进国内外领军物流企业,积极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大规模低空物流运输,建设辐射华北、华东地区的低空物流基地。聚焦海岛、海洋场景,发展海洋应用无人机研发试飞试验。
青岛市低空经济生态区
青岛胶东临空经济示范区(胶州市)发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青岛空港综合保税区平台优势,依托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航空科技产业园,重点发展公务机运营和直升机摆渡运营、飞机维修改装、航材保税贸易,开展“干支通”联程运输接驳。
古镇口核心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建设热物理试验装置、高空试验台、无人机总装调试实验室等研发测试平台,重点发展轻型航空发动机及无人机研发、试验。
城阳低空试飞试验场(筹)(城阳区)加快无人驾驶航空器试飞、检验检测、适航取证、低空会展及配套综合服务等平台研发,探索建设辐射胶东地区的低空试飞试验场。
低空总部经济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崂山区)依托金融资源、旅游资源集聚优势,重点发展低空总部经济、低空通勤、低空旅游、航空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