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探究如何实现类脑智能:大脑的高效低耗秘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探究如何实现类脑智能:大脑的高效低耗秘密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861267922_121798711

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AI)不断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尽管计算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和超级计算机的能耗逐年增加,人类的大脑却在以惊人的高效率和低能耗进行运作。浙江大学医学院的马欢教授及其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大脑高效低耗运作的奥秘,这不仅为生物神经科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也为人工智能的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

对于一个自动驾驶汽车来说,当行驶中突然出现一个儿童追球进入马路时,汽车迅速做出反应,完成感知到决策的过程。然而,这一过程在计算设备中可能会消耗数百瓦的能量,而人类大脑在类似情况下仅需约20瓦的能耗,几乎相当于一个节能灯泡的运行功率。这种巨大的能效差异引发了科学界关于如何借鉴人脑来推进人工智能的广泛讨论。

大脑的基本构成——神经元,成为了科学家们研究的重点。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元,其通过突触与其他神经元连接,形成复杂的神经网络。科学家们发现,神经元的工作依赖于突触和线粒体,在信息传递和能量供给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马欢教授的研究团队利用小鼠作为模式动物,观察到在学习记忆或神经活动中,神经元突触附近的线粒体基因转录显著增加,意味着大脑在思考过程中会迅速提升自身能量供给,从而高效运作。

此外,研究发现,哺乳类动物的大脑采用了一种“按需供能”的策略。这种独特的能量分配方式使得每个突触都能根据需求获得恰当的线粒体能量,从而实现高效的信息处理,而不会造成不必要的能耗。这一发现为未来的人工智能系统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如果能够模拟这种能效机制,我们的计算机系统将可能在处理多任务时表现得更加智能和高效。

目前,通过模拟人类大脑与神经网络的人工智能发展正在引起广泛关注。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已经研发出首款类脑互补视觉芯片“天眸芯”,该芯片能够以极低的带宽和功耗实现高动态范围的视觉信息采集。同时,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则开发了一个高精度仿真模型,有能力模拟真实生物的反应,展现如嗅探、避障等高复杂度智能行为。

尽管“深度学习”技术在目标识别、语音识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但面对现实世界的复杂任务,当前的人工智能依然存在诸多局限,尤其是在创造力和自适应能力方面。正因如此,许多科学家及工程师正在探索将大脑的工作机制纳入到人工智能的发展过程中。向大脑学习究竟能带来怎样的突破?这是科学界亟待解答的重要问题。

总体而言,研究表明大脑的高效能耗与其突触活动和线粒体供能密切相关。了解这些过程,不仅助力人工智能的发展,也为寻求更绿色的计算解决方案提供了新的视角。此外,随着对大脑理解的加深,我们将可能在未来迎来一种类脑式的智能机器,可能会以更低的能耗和更高的效率处理各种复杂任务。新时代的来临,正是我们重新审视自然与科技关系的时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