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首小众而唯美的荷花诗词,荷风莲香,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6首小众而唯美的荷花诗词,荷风莲香,诗情画意,美不胜收
荷花,又名莲花、水芙蓉,它生于碧波之上,叶如翡翠盘托,花似胭脂点染,亭亭玉立,风姿绰约。自古以来,荷花便被视为高洁清廉的象征,古人常以荷花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宋代周敦颐的《爱莲说》写到:“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这正是对荷花高洁品质的最好诠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荷花是夏天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它以其清雅脱俗的姿态装点着炎炎夏日。
〔1〕
蟾宫曲·咏西湖
元·奥敦周卿
西湖烟水茫茫,百顷风潭,十里荷香。
宜雨宜晴,宜西施淡抹浓妆。
尾尾相衔画舫,尽欢声无日不笙簧。
春暖花香,岁稔时康。
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水面烟水浩渺,水域广阔,百顷碧波随风荡漾,十里荷塘,荷叶田田,荷花亭亭玉立,清风徐来,荷香馥郁。
无论细雨绵绵,还是晴空万里,西湖都如西施或浓妆或淡抹的妆容,清新脱俗。细雨中,湖面烟雾飘渺,远近山水,若隐若现;晴天,湖面波光粼粼,荷花娇艳欲滴,这份宜雨宜晴的韵味,正是西湖的魅力所在。
湖面上,画船如织,首尾相接,船上欢声笑语、笙歌弹唱不绝于耳。春回大地之时,西湖畔繁花似锦,芬芳四溢,农田丰收,百姓四季安康,一派祥和的景象,真的是“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流传千古的佳话,是对西湖美景的向往和深情地赞美。
〔2〕
卜算子·袅袅水芝红
宋·葛立方
袅袅水芝红,脉脉蒹葭浦。
淅淅西风淡淡烟,几点疏疏雨。
草草展杯觞,对此盈盈女。
叶叶红衣当酒船,细细流霞举。
水芝:荷花的别称。
红艳艳的荷花,生在长满芦苇的岸边,它们在水中摇曳生姿,柔丽妩媚。
一阵西风轻轻吹来,淡淡的轻烟在碧荷上空浮动,细雨稀疏,点点滴落在碧荷之上,犹如滚动的珍珠,为这景致平添了几分灵动与雅致。
桌上随意地摆着酒杯,举杯畅饮,欣赏这纯洁美好的荷花。每一片荷花瓣儿,都似少女身上的红衣,用这花瓣儿来盛酒,细细品尝那仙酒的滋味。
这首词连用十八个叠字,读来有一种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有着行云流水的音韵美。
〔3〕
雨过
宋·周紫芝
池面过小雨,树腰生夕阳。
云分一山翠,风与数荷香。
素月自有约,绿瓜初可尝。
鸬鹚莫飞去,留此伴新凉。
雨后初晴,平静的水面上泛起一串串细碎的涟漪,夕阳斜照在树木的半腰处。
远处的山峦云雾缭绕,缥缈的云朵萦绕于山中,远远望去,好似将翠绿的山峰分成了两半。清风徐徐,带来荷花淡雅的清香,那是雨后大自然的气息,清新脱俗。
夜幕降临,皎洁的明月似乎与人们有约定似的,已经悄然升起,为夜色增添一抹柔和的光辉。此时,果园里的瓜果已经成熟,已到品尝的时节。
水边的鸬鹚不要着急飞走,留下来一起面对这良辰美景,共同享受这份难得的静谧与清凉。
这首诗将雨后初晴的宁静与美好,以诗意的语言展现在读者面前,雨后的池水、树木、山峦、荷香、素月、绿瓜以及鸬鹚,共同构成一幅幅精美的画卷。
〔4〕
菩萨蛮·题画
清·龚翔麟
赤泥亭子沙头小,青青丝柳轻阴罩。
亭下响流澌,衣波双鹭鹚。
田田初出水,菡萏念娇蕊。
添个浣衣人。红潮较浅深。
沙洲边,矗立着一座小巧的赤泥亭子,亭子四周的翠柳投下一片淡淡的阴凉。
亭子下,一条小溪潺潺流过,发出淙淙的响声,两只白鹭在波光粼粼的水面嬉戏。碧绿的荷叶刚刚露出水面,层层叠叠,绿意盎然,偶尔可见几朵含苞待放的荷花。
这时,溪边出现一位洗衣女子,她的脸颊因为劳动出现淡淡的红晕,与荷花相映成趣。一时间,竟让人分不清,是荷花的红艳更深,还是她脸上的红潮更浅。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以充满诗意的文字,将一幅宁静幽美的江南水乡图景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中的亭子、翠绿、流水、白鹭、荷叶、荷花,以及浣衣女子,无不透露着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与向往。
〔5〕
采莲曲
南北朝·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薄暮时分,夕阳映照在江边空旷的石矶上,波光粼粼的荷塘中,满眼都是碧绿的荷叶,一群采莲女的身影沐浴在余晖中。
微风拂过,原本平静的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使得小船在湖面行进变得有些困难,湖中莲蓬很多,采摘后也不见稀疏。
小船置身荷花丛中,划动船桨时,一朵朵荷花便纷纷落入水中,小船慢慢移动,又惊扰了栖息在湖边的白鹭,白鹭振翅而飞。
湖中的荷丝总会在不经意间缠绕在采莲女的手腕上,水中漂浮的菱角,偶尔还会牵扯她们的衣襟。
这首诗以清新细腻的笔触,勾画出一幅幅细腻温婉的江南水墨画,具有浓郁的民歌风味。
〔6〕
访中洲
宋·姚镛
踏雨来敲竹下门,荷香清透紫绡裙。
相逢未暇论奇字,先向水边看白云。
“奇字”是一种异于小篆的字体,诗中指代学术探讨。
细雨蒙蒙中,诗人冒雨前去拜访住在中洲的朋友,他轻轻叩响掩映在翠竹中的门扉。大门开启,只见院内的池塘里,荷花亭亭玉立,散发着沁人的清香,片片花瓣好似紫绡裙一般。
诗人和朋友见面后,还没来得及探讨学术问题,就拉着朋友,径直走向水边,共同欣赏那悠悠的白云。
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勾勒出一幅淡雅而意蕴深厚的画面,表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