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车身结构轻量化抗撞性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优化方法研究【附数据】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车身结构轻量化抗撞性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优化方法研究【附数据】

引用
CSDN
1.
https://blog.csdn.net/checkpaper/article/details/144123920

车身结构轻量化与抗撞性的研究现状与需求分析

车身轻量化和抗撞性设计的需求是源于当今汽车工业节能、环保、安全的三大目标。这两项性能是相互矛盾、彼此制约的。车身轻量化,顾名思义,是为了减轻车辆的总重量,以降低燃油消耗,提高车辆的经济性,减少排放;而抗撞性是确保车辆在碰撞事故中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韧性,以保护车内乘员安全。因此,车身轻量化与抗撞性优化设计是汽车轻量化和安全性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技术发展的一大关键和瓶颈。

当前,已有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对车身的部分组件或单一零部件进行优化设计,针对车身整体的轻量化与抗撞性多目标协同优化设计还相对匮乏。车身的轻量化不仅仅局限于材料的使用,还需要对结构形状、工艺方法等多方面进行考虑。因此,为了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确保抗撞性能不降低,需要建立系统的优化设计方法和流程。

特别是,优化设计中通常忽略了材料成本或其他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这使得现有设计方案在实际应用中的可行性和可用性不足。另外,许多多目标优化设计未将多准则决策方法有效整合,导致在面临多目标的权衡和取舍时,设计方案选择缺乏系统化的理论依据。因此,研究如何系统科学地开展车身的轻量化与抗撞性优化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对优化过程中的各类因素进行协同和综合考虑。

多目标优化设计基础理论与方法

为了实现车身轻量化与抗撞性优化设计,本文采用了多目标试验设计、多目标优化代理模型、多目标优化算法以及多准则决策方法。多目标优化设计的复杂性在于优化过程中不同目标之间往往存在相互竞争的关系。因此,必须采用系统的优化方法来处理这些冲突目标。

在本文中,多准则决策方法在优化设计中得到了重点应用,其中包括IPM(理想点法)、熵-TOPSIS法和GRA(灰色关联法)。这些方法用于对不同目标之间进行权衡,以选择出满足多目标要求的最优设计方案。尤其是多目标试验设计方法用于分析和评估设计变量对目标函数的影响,进而筛选出对优化结果影响较大的变量,为后续的优化模型构建提供基础。

本文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手段,对车身关键零部件及其整体进行了分批次的轻量化与抗撞性多目标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优化设计。具体来说,通过灵敏度和贡献度设计变量筛选方法,优化设计中涉及的变量被系统地分为高影响和低影响两类,从而简化了优化问题,减小了计算量。

白车身有限元模型建立与性能指标提取

在优化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建立了车身有限元分析模型,以确保所研究车身结构的真实性和可行性。通过对车身NVH(Noise, Vibration, and Harshness,即噪声、振动和舒适性)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和台架试验,验证了车身有限元模型的精度,并提取了相关的质量和NVH性能指标。

在完成白车身的模型构建后,进一步采用模块化建模方法建立了整车的有限元模型,并对整车的碰撞性能进行了模拟。模拟过程中,参照了C-NCAP碰撞安全法规,建立了正面刚性壁障碰撞、偏置碰撞和侧面可变形壁障碰撞的有限元模型,从而系统地分析车身在正面和侧面抗撞性方面的性能,并通过实际车辆碰撞试验对有限元分析的结果进行了验证。

吸能盒抗撞性多角度分析与多目标优化

吸能盒是车身中一个重要的吸能组件,在碰撞过程中通过变形吸收撞击能量以保护车内乘员。本文选择吸能盒作为关键零部件,对其抗撞性进行深入研究。考虑到实际碰撞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同角度冲击,建立了吸能盒多角度抗撞性分析模型,并通过实验验证模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多角度冲击特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泡沫铝对原始空心薄壁吸能盒进行填充,以提高其吸能潜力。通过对不同泡沫铝填充方式的抗撞吸能特性进行对比,最终选择了具有最佳吸能特性的方案,进而对其进行多目标确定性优化设计。在优化过程中,吸能盒的结构参数,如板厚和泡沫铝密度,被作为设计变量,从而实现了轻量化与抗撞性的综合优化目标。

吸能盒的稳健性优化设计

在吸能盒的研究中,除了进行确定性优化外,本文还对其进行了稳健性优化设计,主要目的是考虑吸能盒结构参数和材料属性在实际生产中存在的内在不确定性。为此,本文采用了6-Sigma多目标稳健性优化设计方法,以及基于灰度分析与田口方法相结合的Grey-Taguchi多目标稳健性优化设计方法,对吸能盒进行了优化。

通过这种稳健性优化设计,得到了更加可靠和稳定的吸能盒设计方案,使得设计方案在实际使用中对不确定性具有更高的耐受性。此外,优化后的吸能盒在轻量化和抗撞性能上实现了良好的平衡,证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车身总成的轻量化与抗撞性多目标优化设计

在完成对吸能盒等关键零部件的优化后,本文将其优化结果集成到车身总成中,以车身总成为对象进行了整体的轻量化与抗撞性多目标优化设计。首先,通过对车身总成零部件与抗撞性能的关联程度进行分析,将车身总成零部件分为正碰与偏置碰安全件、侧碰安全件和非安全件,并针对不同类型的零部件制定了相应的分批次轻量化与抗撞性多目标优化设计策略。

对于车身非安全件,本文采用了灵敏度分析、RBF代理模型、NSGA-II多目标遗传算法和IPM多准则决策方法,在考虑车身质量和NVH基本性能的情况下,对其进行了结构-性能一体化的多目标优化设计。优化结果显示,在实现车身轻量化的同时,NVH性能基本得到了保持。

对于正碰与偏置碰安全件,结合贡献度分析、RBF-RSM混合代理模型、MOPSO多目标粒子群优化算法以及熵-TOPSIS决策方法,考虑了车身质量、NVH性能、正面抗撞性能以及材料成本,对其进行了结构-材料-性能-成本的一体化优化设计。同样地,对于侧碰安全件,通过结合贡献度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一体化的优化方案。

最终,合成非安全件和安全件的优化设计结果,本文得到了一个完整的车身总成轻量化与抗撞性多目标优化方案。优化后的车身在基本保证NVH性能和材料成本变化不大的前提下,成功实现了车身整体的轻量化与抗撞性能的提升。

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建立了一种系统的、有效的车身轻量化与抗撞性多目标协同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的研究成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为汽车设计开发中车身轻量化和安全性设计提供了一种系统化的解决方案。

优化算法示例

以下是一个简单的优化算法示例,用于说明如何通过编程实现车身轻量化与抗撞性的优化设计: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from scipy.optimize import minimize

# 目标函数 - 车身重量和抗撞性综合目标
def objective_function(x):
    weight = x[0] * 0.5 + x[1] * 0.3  # 假设权重,x[0]和x[1]分别代表不同部件的参数
    crash_resistance = x[2] * 0.4 + x[3] * 0.6  # 假设权重
    return weight - crash_resistance

# 约束条件 - 确保车身抗撞性大于某一阈值
def constraint1(x):
    return x[2] - 100  # 假设抗撞性指标需大于100

# 参数初始值
x0 = [50, 50, 120, 150]

# 参数边界
bnds = ((0, None), (0, None), (0, None), (0, None))

# 优化求解
solution = minimize(objective_function, x0, method='SLSQP', bounds=bnds, constraints={'type': 'ineq', 'fun': constraint1})

# 输出优化结果
print("优化后的参数值:", solution.x)
print("优化后的目标函数值:", solution.fun)

# 结果可视化
plt.plot(solution.x)
plt.xlabel('Parameter Index')
plt.ylabel('Optimized Value')
plt.title('Optimized Parameters of Car Body')
plt.show()

这段代码展示了如何使用Python的scipy.optimize库中的minimize函数来实现多目标优化。通过定义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可以找到满足特定条件下的最优解。这个示例虽然较为简单,但可以为实际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