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服药后药效时间越来越短,警惕剂末现象
帕金森病患者服药后药效时间越来越短,警惕剂末现象
帕金森病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个令人困扰的现象:药物效果持续时间越来越短,从最初的4-5小时逐渐减少到2-3小时甚至更短。这种现象被称为"剂末现象",是帕金森病患者常见的运动波动症状之一。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剂末现象的成因、表现及应对方法。
帕金森病是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在用药初期,药物治疗效果好,服药后能够维持4-5小时的效果,患者的各种症状均能得到缓解,称为“蜜月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时间可能减少到2-3小时甚至更短。这种在长期使用左旋多巴治疗后,药物的有效时间逐渐缩短,药效下降的现象称为剂末现象 。
大部分中期以后的患者都可能体会到这一现象,甚至部分早期患者即有类似表现。
什么是剂末现象?
在每剂左旋多巴作用末期(下一剂左旋多巴服用前),逐渐再次出现可预测的帕金森症状,表现为左旋多巴获益时间不超过4小时,或者在患者服药时间间隔增加时也可能出现。剂末现象是帕金森病患者出现最早、最常见的运动波动症状。而且,剂末现象不但包括运动症状,比如震颤、僵直、动作缓慢等,还包括抑郁焦虑情绪、出汗异常、麻木不适感、思维迟钝等等。
出现剂末现象怎么办?
- 调整口服药物
- 调整左旋多巴给药次数:在不改变每日总剂量的情况下,增加左旋多巴的给药次数,是起效最快和最直接的方法之一。
- 使用控释片:改用左旋多巴控释片以延长药效。
- 调整药物剂量:适当增加左旋多巴的用药量。
- 联合用药
- 加服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罗匹尼罗、普拉克索等)、COMT抑制剂(如恩他卡朋)、B型MAO抑制剂(如司来吉兰、雷沙吉兰)、金刚烷胺或者抗胆碱能药物。药物的选择需基于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便捷性以及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倾向。
- 皮肤贴剂
- 罗替高汀贴剂。
- 辅助装置
- 经皮阿扑吗啡注射泵、肠道输注左旋多巴。
- 脑深部刺激术
另外,还需注意饮食调整,避免饮食中蛋白质对左旋多巴吸收的影响,建议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1.5小时服用左旋多巴类药物。
如何早期发现剂末现象?
早发现、及早干预剂末现象能很好的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质量。Wearing-off-9项自评问卷(WOQ-9)量表是评估剂末现象简单有效的量表,而且漏诊率很低。
当帕金森病患者出现WOQ-9中的一个症状且在下一次服药后症状改善,即可提示存在剂末现象。
剂末现象不仅是帕金森病进展的信号,也是调整治疗策略的关键点。因此,医生和帕金森病患者都应警惕剂末现象的出现,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帕金森病患者在服药过程中若发现药效时间变短,应及时与医生沟通,以识别并处理剂末现象,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
本文原文来自北京老年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