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款文创的“出圈”密码:以山东博物馆为例
爆款文创的“出圈”密码:以山东博物馆为例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除了走亲访友、品尝美食,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走进博物馆来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而博物馆文创产品也在这个春节假期迎来了消费的热潮。它们不仅是一件件商品,更是传承文化的独特载体。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山东博物馆,来看看这些文创产品背后的"出圈"密码。
文博旅游火热,带火文创消费
春节假期里,文博旅游消费持续高涨。据国家文物局初步统计,全国博物馆接待观众7264.87万人次,日均接待观众数较去年增长12.84%,超1000万人次。陕西、四川、江苏、浙江、广东五省份博物馆接待游客超过500万人次。随着博物馆热的兴起,各类以历史文化为依托研发生产的文创产品销量火爆。精美的造型、新奇的设计,吸引着游客们纷纷驻足挑选,在结账台前排起长队,迫不及待把文化记忆带回家。
在山东博物馆,“亚醜钺和他的朋友们”系列文创产品凭借丑萌可爱的形象火爆出圈,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文创界的“显眼包”,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竞相购买。咧开的嘴巴露出整齐的牙齿,再加上圆滚滚的大眼睛,作为山东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之一,亚醜钺凭借一己之力扛起了青铜文物的关注度。以亚醜钺为原型,山东博物馆开发出冰箱贴、积木、零钱包、雪糕等一系列文创产品,深受大家喜爱。
多元创意集结,雕琢文创精品
好的文创离不开好的设计。为了广泛汲取多元创意,山东博物馆积极与外部专业设计机构、高校和企业合作,不断提升鲁博文创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马伊曼是山东博物馆合作的文创团队设计师,她告诉记者,一件文创产品的设计生产流程并不简单,通常需要经历草稿绘制、上色、定板、打样等环节,样品做出来后还需要反复调整直至最终量产,整个周期大概需要一个月左右。
吸引年轻人的目光,争夺年轻人的关注,是文创产品出圈的一个关键。为了拉近文物与年轻人之间的距离,马伊曼和团队成员充分发挥创意,将馆内文物的形象进行卡通化变形,设计出眼罩、按摩锤等更贴近日常生活的文创产品,满足游客对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双重需求。
为了更好地把握市场动态,每周文创团队都会安排设计师前往山东博物馆。此次前来,马伊曼不仅要仔细查看博物馆商店的销售数据,还要负责布置“鲁博食堂”系列毛绒文创的陈列。春节期间,“鲁博食堂”系列文创全新上架,它以山东博物馆丰富的馆藏文物作为核心设计元素,巧妙地融入山东独特的饮食文化、地方特产以及民俗风情,借助毛绒玩具这一深受大众喜爱的传播媒介,通过超市年货节的互动形式,为观众打造了一场集购物、娱乐、消费于一体的毛绒盛宴。
服务优化升级,营造沉浸体验
春节期间,山东博物馆接待游客量再创新高,达154567人次,比去年增长21000余人次。其中外省参观人数78242人,超过总观众量的50%。丰富多样的促销活动极大地激发了游客的消费热情。为了给游客带来更好的参观体验,山东博物馆不断提升场馆设施和服务水平,让走进博物馆购买文创产品的游客不仅仅是商品的消费者,还成为文化的体验者和传播者。
在山东博物馆,文创中心的位置设计十分巧妙,馆方在前期开展调研,深入探寻游客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游客的参观动线进行了精心规划,让文创中心成为游客游览路线上一处温馨的中转站。此外,馆内还设置了餐饮区和咖啡厅,为游客提供便捷的简餐服务,让游客在购物休闲的过程中充分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氛围。
2024年4月份,山东博物馆启动了公共空间的提质改造行动。这个行动打造了“一心两区四点”的公共服务矩阵。“一心”就指的是餐饮文创中心,“两区”就是文创专区和书店区,四点指的是非遗老字号的体验,“我在鲁博修文物”,鲁绣的展演展示以及“百工万物学塾”的公益讲堂。这样就为观众观展提供了立体的贴心的公共服务体验。
文创产品的爆火,是文化自信与消费升级双向奔赴的必然结果。而在这股“文创热”的背后,对文物所蕴含精神的深度传承才是其长盛不衰的关键密码。山东博物馆的文创工作发轫于2009年左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了鲁博文创独特的设计风格和产品体系。
山东博物馆的文创开发工作积极贴合学术立馆理念,以及馆内七大研究中心的学术研究工作。特别是在“齐鲁文化基因解码利用工程”的推动下,按照“查—解—用”的工作思路,深入挖掘馆藏文物的文化内涵,将文化文物资源的历史深度和当代的价值有机融合。通过文化元素的提炼与应用,顺应潮流和创新设计理念,构建多元化的产品线,实现了文创产品的不断迭代和升级。
截至2024年底,鲁博文创已开发“钺来越好、古韵配饰、此刻华夏、鲁博食堂、鲁王之宝、衣冠大成”等九个产品系列,延展设计四个子品牌,全年开发临展文创项目五个,文创产品类型涵盖家居生活、日用办公、旅游礼品、服饰配饰、餐饮食品等11个品类,产品数量总计1700余款,2024年销售额突破1500余万元。文创体系整体实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山东博物馆社会服务部副主任张小松认为,一个文创产品的核心还是文化,应该是始终坚持文化性的原则,确保文创产品能够准确传达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众馆百花齐放,共绘文创新篇
随着博物馆文创的热度不断攀升,山东各地博物馆在文创领域持续发力,推出一系列文创产品与特色活动,备受游客青睐。青州博物馆设计研发了材质不同、形式多样的状元题材文创产品,满足不同年龄人群的需求;孔子博物馆选取馆藏文物制作拜年红包,给大家带来春日的喜庆祝福;临沂博物馆的迷你文物冰箱贴融合历史神韵与卡通风格,让历史触手可及。
如今,游客们对博物馆文创的未来发展满怀憧憬,期待能看到更多富有创意、独具匠心的作品问世,进一步感受文化与创意碰撞带来的魅力。有游客表示,希望能更多地参与互动体验,比如书法、风筝制作等,并建议通过仿制文物或缩小比例的工艺品,让游客带回家作为纪念。
游客们充满期待的心声,为博物馆文创发展指明了方向,山东各地博物馆也在积极倾听这些声音,通过不断创新,打造出具有差异化优势的文创产品,提升品牌影响力,让更多人感受到博物馆文创的独特魅力,开启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临沂博物馆社教部讲解员韩笑表示,博物馆在文创研发时更应该注重游客的情感需求,打造能够引发强烈情感共鸣的产品,让它们成为游客情感的寄托,成为旅途当中温暖的陪伴。孔子博物馆融媒体中心馆员陈建辉认为,文物是一个时代和文化的集合体,作为新时代的文化传承,要通过文创开发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到文物,接触到文化。山东博物馆社会服务部副主任张小松坦言,山东博物馆会不断提升产品的文化属性,同时通过产品和展览研学这些活动的结合,更好地平衡文化性和市场性,注重文创产品的创新性和差异化的竞争策略,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
多样的文创产品频频出圈,文创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文化与艺术、科技、旅游等多个行业深度交融,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增长。其成功的密码,源于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将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用创新性手段激活了传统美学的时代生命力。期待未来博物馆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文化优势,进一步提升文创产品的品质和服务的质量,让每一个走进博物馆的人都能在文创产品中感受历史、获得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