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重臣李鸿章、曾国藩都当过的两江总督,放在现在是多大的官?
清朝重臣李鸿章、曾国藩都当过的两江总督,放在现在是多大的官?
两江总督是清朝八大总督之一,其权力和地位在清朝官僚体系中举足轻重。从于成龙到李鸿章,许多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人物都曾担任过这一职务。那么,这个在清朝威风八面的官职,如果放在现在,究竟相当于多大的官呢?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它的管理制度和行政区域规划对近现代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介绍中国近代史时,经常会提到一个官名:“两江总督”,听起来似乎威风八面,那么这放到现在是个多大的官呢?
我们首先来看一下清朝曾经出任过两江总督的人:于成龙、林则徐、裕谦、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这些人都是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对中国的进程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的是督抚制,当时全国划分成了23省,每一个省都设立有一名巡抚,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长官。而巡抚之上还有总督,后者的地位可比前者要大上太多,不过和巡抚之间并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督和巡抚都是听命于皇帝,不同的事情在于总督能够可以管辖数个省份,侧重军事,也就好比现在的军区司令,不过也监管行政的职能。而巡抚只能管理一省,类似于省长。清朝总共设有八大总督,分别是直隶、两江、闽浙、湖广、陕甘、四川、两广、云贵总督。
当时中国最中心的地区就是直隶地区了,但是直隶总督反而多半没有实权,因为这里是京城所在,直接归中央所控制,同时直隶总督往往也是兵部尚书,负责整体的军务。清朝当时另外一个最为重要的地区为两江地区,所辖江南省(今江苏、安徽两省及上海市)和江西省,这里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是清王朝的财政重地,因此倍加重视。自从太平天国运动之后,为了稳定当地局势,两江总督基本都被任命由汉人担当,这也就成为了当时清朝廷默不作声的潜规定。
两江总督可以说是官职当中的一个肥差,因为这里富裕多财,同时拥有着自给自足的经济和实力。两江总督实际上的权力就如同地方部队的军事长官,平定太平天国的时候,由曾国藩等人发展起来的湘军和淮军成为了清朝平叛的中坚力量。而平叛后,两江地区则成为了湘淮军的大本营,两江总督也就有了统帅这支部队的权力,它的地位逐渐威胁到了中央朝廷。
为此慈禧决定将两江总督曾国藩调任至直隶,让其和湘军集团分开,派下大臣马新贻出任新总督,结果湘军纷纷不肯听从他指挥,马新贻上任两年后就被刺杀了。朝廷重臣被杀,这可是一件大事情,但是慈禧太后对此心知肚明,知道清朝廷对于两江地区的把控影响力越来越低,为了防止该地区兵变,无奈之下重新启用了曾国藩,从此两江总督的地位越来越高。
而另外一件事情,更加坐实了两江总督有着能够和朝廷分庭抗礼的能力。1900年,爆发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洋人在天津的大沽口上岸,清军一触即溃,惊恐的慈禧太后立刻叫全国各地的总督率兵勤王。而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李鸿章在分析形势之后认为,中国这一场仗必败无疑,为了使得事情不进一步严重化,他们私自和参战国家签订了协议,不参与这场中央朝廷对外国的作战,同样洋人也不能够入侵其管辖地区,历史上将这一件事情称之为东南互保。
这一个协议也有效地保证了东南地区免受到战争的侵害。而清朝廷在和洋人签订条约恢复和平之后也不敢追究这些大臣们的通敌之罪,清廷对于地方总督以及兵权的控制能力,从此降到了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