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指南:从交通到住宿的全方位实践
低碳旅游指南:从交通到住宿的全方位实践
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低碳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旅游作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之一,如何实现低碳旅游也成为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什么是低碳旅游、其意义以及具体实践场景。
什么是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的概念最早在2009年5月由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走向低碳的旅行及旅游业》报告中提出,它是一种低能耗、低污染的旅游出行模式,旨在实现旅游与环境的和谐共存,推动可持续发展。
对于旅行者而言,“低碳旅游”意味着将低消耗、低污染等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旅途规划和行程之中,以降低旅行对生态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看似为旅途增添了一份额外负担,但其实并非如此——只要我们能够将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和思维充分融入旅途中,便可轻松打卡“低碳旅游”。
低碳旅游的意义
- 实现对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化
低碳旅游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原则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实现对生态环境损害最小化的全新旅游发展方式,具有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作用,并对实施节能减排、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美丽中国也有着重要意义。
- 推动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低碳旅游能够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降低旅游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近年来人们渴望更加精美小众的、亲近自然的、可持续的小团队旅行,通过徒步丈量山川、河流,增强旅游体验感。
- 促进当地文化的传承
一方面,旅游业是对气候变化高度敏感的行业之一,气候和天气状况直接影响人们外出旅行的意愿和旅游景点的正常开放。另一方面,自然和文化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石,极端天气、水量减少、生物多样性丧失、景观受到破坏威胁着旅游行业所依托的自然资源。
低碳旅游的具体场景
场景一:交通
“高铁、动车、绿皮车;公共、共享、11路”
虽然我们无法在每一次旅途中都有充足的时间去感受那许许多多的“绝美火车线路”,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将“高铁、动车、绿皮车”作为中短途“低碳旅游”的最佳出行选择。列车之旅不仅可以为我们提供高性价比的经济成本,也可以大幅降低出行所产生的碳排放量。
在我们抵达旅途目的地之后,“公共交通+共享出行+11路”的组合出行方案不失为一种为旅途增添别样奇遇,并让我们与当地建立起更为真切联系的方法。
场景二:景区
互不干涉的无痕之旅,只需留下欢声笑语
低碳旅游之于景区游览而言,需要旅行者将其视为一场互不干涉的无痕之旅,因此需要旅行者和景区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
作为旅游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目的地,各大景区尤其是自然景区,其实早早地就已开始构建一种低碳旅游场景。许多自然景区都禁止私家车进入,要求旅客换乘景区内的专用车。这并非是景区故意要为游客增添麻烦,而是景区为游客构建低碳旅游行为的一种实践,通过用碳排放更少的电动大巴来代替机动车,保护景区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体系。
场景三:食与住
以“暂居客”的身份,充分体验“当地”
旅途与日常生活最为贴合的两者,当属“食”与“住”,对于旅行者而言,实现这两个层面的低碳旅游,其实只需将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充分延伸至旅途中即可。
除了选择获得官方认证的绿色饭店之外,对于旅行者而言,使用自带的洗漱和清洁用品、按需开灯和用水、减少寝具更换频次……这些可以让暂居住处更有家的味道的小细节,其实就是一种低碳住宿的实践。
品尝美食,是旅游的一大重头戏。更多地选择品尝用当地食材制作的地方性特色美食,便能在让我们的味蕾在享受新鲜之味的同时,完成低碳“逛吃”的实践。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